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没什么“天坑”,每个专业都能打磨出美好未来

朱伊琳

随着高校招生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志愿填报“避坑建议”在社会中大量涌现。对此,武汉大学某教授表示:“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依笔者所见,“天坑”专业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盛行,可以窥见背后的短视与功利心理。

从浅表看,“天坑”专业的出现是对特定学科的直接认知,这些认知往往带有“冷门”“不好就业”等负面色彩。比如生物、化学等专业,因其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特点,被家长同学贴上了“天坑”的标签,故而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会主动对此类专业避而远之,唯恐陷入未来发展前景堪忧的怪坑中。这表明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大多数考生与家长把所选专业与个人前途紧密捆绑在一起,仅凭某些专业不能为自己带来短期明显效益就将其拒之门外,这种颇有偏见的认知是孵化“天坑”专业的最直接原因。

但若进一步深挖,对“天坑”专业的偏见认知只是冰山一角,坑中还深埋着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寥寥几人对“天坑”专业的认知尚且成不了气候,但倘若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对此带有偏见,表示赞同或是默认后,与之相关的“避坑”指南在社会中就能够大行其道。人们对于“避坑”趋之若鹜,是对社会浮躁风气盛行的最有力证明。长此以往,关注特定学科或专业背后价值的人越来越少,当肤浅的金钱效益逐步取代学科价值与社会贡献成为择业的第一标准时,沉下心来专注于手头的事也将愈发变得奢侈,家国情怀为个人利益让道,一生默默无闻奉献国家的无名英雄也会因此逐渐减少,而这反过来也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功利风气。

如何让浮躁的风气沉淀下来,离不开家长、高校与市场三方的共同努力。家长们作为孩子志愿填报的第一道把关,应引导孩子们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正确择业观,鼓励孩子把自身努力放在首位。各大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对这些与学生相对陌生的专业进行适当的学科介绍,帮助填报志愿的学生们理解这些专业设立的社会背景与培养目标。而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还应充分考虑当前某些热门专业的发展是否饱和,与当下国家社会的实际需求是否接轨。唯有三方合力,方可重新营造健康理性的择业风气。

填报什么专业,评判的标准不应简单局限于就业前景的好坏,而应主动投身时代洪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愿意吃苦,静得下心,沉得下气,每个专业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未来打磨得熠熠生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