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际学校,
不等于没有压力
顺义家长的圈子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上纯国际学校的孩子补数学和语文,上纯公立学校的孩子补数学和英语,上私立学校的孩子补语数英。
这虽然说的是私立学校目前四不像的现状,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际学校孩子们并非没有压力。
国际学校的竞争,并不比公立学校少。
单说出国就读一项。美国本科的申请条件中,除了有托福、GPA(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平均成绩)等学科成绩外,还要有个人综合素质考量,有社区服务经历、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使命感等等……
所以国际学校的学生,周末不是在马术课上,就是在k12课外班的路上,除此之外还会去参加各种比赛,暑假去非洲做公益,参加各种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的夏令营。
顺义爸爸查理也是这么认为。
他选择国际学校,并非躲避压力,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项目制教育或者说探究式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
前者核心是教底层能力,其它可以同理可证。
举个例子,设定一个“家人过生日,我需要弹上一首曲子,给家人送上礼物”的任务,首先需要判断(这件事是否是正确?),其次是方法(怎么学会一首曲子?),最后是执行(学习和练习弹奏)。
而后者,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经历的教育,是单词写错后罚写100遍,就像三军对仗,需要长久的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至于哪种教育更有压力,那还真说不准。
换句话说,查理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只要学习就是违背天性。”
所以说,醒一醒,哪里有什么躺赢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