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我是你妈, 我会害你吗? ”“我长大了为什么不能喜欢自己的专业”

1950年,林徽因icon与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参加高考,按父母要求,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没想到,梁从诫因差2分,被清华大学拒之门外。这个结果,让林徽因无法淡定,她选择复核儿子高考试卷,却无意中发现儿子的秘密。

林徽因和梁思成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梁再冰icon和儿子梁从诫。

1946年,梁思成回母校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并担任教授职务。这一年,17岁女儿梁再冰参加高考,并报考清华大学。

梁再冰成绩很好,然而高考分数出来后,分数没达到清华大学,林徽因深感意外,申请复核了梁再冰的高考试卷,结果是梁再冰答题失误。

最终,梁再冰无缘清华大学,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

梁再冰高考失利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梁从诫身上。

1950年,梁从诫参加高考,按父母要求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

梁从诫从小是个学霸,林徽因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很是了解、也很有信心。她压根想不到梁从诫会以2分之差落选清华大学,觉得这事有点蹊跷。

于是,不甘心的林徽因,决定按程序申请复核梁从诫的高考试卷。

当林徽因看到儿子的高考试卷时,立马傻眼了,简单的题居然空着。儿子压根不是考不上,而是不想考上。

在试卷的反面,林徽因发现梁从诫在空白地方写了一行小字:“我对建筑学不感兴趣,我喜欢的是历史。”

梁从诫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历史才是他的最爱,他不喜欢父母从事的建筑,他以这样的方式抗拒上清华建筑系。

身为名门之后,梁从诫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

当年,林徽因夫妇给儿子取“从诫”这个名字,就是取自宋代建筑学家“李诫icon”之名。他们希望儿子能继承父母的事业,学习建筑专业并能在建筑方面有所建树。

试想,如果梁从诫热爱并选择建筑专业,有如此优秀的建筑学家父母的扶持,前途定不可估量。

这次高考试卷复核,让林徽因终于明白了,这么多年来,她和梁思成一直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子,差点毁了儿子真正的兴趣。

虽然梁从诫没能继承父母的衣钵,让林徽因夫妇有些许失落和遗憾,但他们选择尊重儿子的兴趣、尊重儿子的决定。

最终,梁从诫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他最喜爱的历史专业。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后来梁从诫在自己热爱专业上,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林徽因和梁思成作为建筑界的大师级人物,在孩子教育方面,仍有许多值得家长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观点:

这几天,2021年高考陆续出分,牵动着1000多万考生和家长的心。

现在,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

每年填报志愿,都有孩子和家长闹得不可开交。孩子想报外省外,家长坚决反对;孩子想学数学专业,家长觉得基础学科没前途,逼着孩子学医……

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梁从诫那么幸运,他们拗不过父母,有时还被家长在最后一刻偷改志愿,以至于当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死活不去报到,即使屈从了,也在大学里混日子。

家长觉得委屈:“我是他妈,我会害他吗?”

孩子抱不平:“我长大了,为何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因为高考填志愿,一场场家庭大战正在上演,到底该听谁的呢?

有的家长是管太多,替孩子选志愿;有的家长不闻不问,你想报啥就报啥,我没意见。

这两种态度其实都不对,家长要学会引领和帮助孩子理性填报志愿:

1. 帮助孩子认识“喜欢”与“从事”间的区别

孩子对某个专业可能只是一时兴起,而并不真正了解。家长有必要让孩子明白“喜欢”与“从事”间的区别,带孩子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和未来从事的职业特点,让孩子客观认识专业,并能理性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并能胜任该专业。

2、客观分析专业“冷热“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一个 毕业生来说,几乎不具备客观评估专业的能力,家长要帮孩子进行合理评估,整个评估过程要客观理性,不要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见。

家长也可以找专业人士给孩子做专业指导,带孩子多咨询,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相关职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3、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协商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接受意见,而是孩子无法接受家长专政的态度,最终导致孩子一意孤行,到后来却追悔莫及。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以尊重孩子为主,切忌命令和控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助力孩子填好志愿。

父母爱子心切,无可厚非,但强行插足孩子的人生,替孩子规划人生,不是爱而是控制。

父母不能替孩子做决定,不仅是高考志愿,孩子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做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