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数人学业生涯的末端,也是为走进职场、实现社会价值打下的必要基础。今年高校毕业生突破了九百万的大关,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只有高校教育背景已经远远不够了。很多有求职经验的毕业生,可能会发现不同待遇的单位,招聘要求也有一定规律。
正如大学生将职位和企业分为三六九等的同时,单位也会给毕业生打上不同标签。“双一流大学优先”、“985毕业生优先”,就如那句名言:
人们会安慰你学历不代表能力,但500强企业不会到默默无闻的大学进行校招。越来越多的普通二本生,感到自己处境尴尬。
“人均985”的时代,二本生很丢人吗,看完数据再说
网络的便利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有了空前的提高,很多普通人的经历,也可以拿到网上被人们围观。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相似的感受,好像优秀的人越来越多。
一面是招聘信息栏中“高不可攀”的要求,让很多毕业生感慨,自以为很普通的职位,实际上是我“不配”,一面是网上论坛中动辄名校毕业的楼主。
加上毕业后的自己,时不时就会听到父母口中,某某同事的女儿考上名校、某某邻居的儿子年薪几十万,很多平凡的本科生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被“人均985”的时代淘汰。
而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我们先看一份数据再说。根据粗略统计,全国高考适龄学生中,仅有不到一半的孩子参加了高考,能考上本科的仅约16%。
而考上985院校的占比更少了,只有约0.79%的比率。所以说,“大部分人都比我优秀”不过是因为圈子、接受信息片面等原因造成的错觉。
而实际上普通本科生和大专生,才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常态。每个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知道考上正规大学,哪怕名气并不响亮,也绝非轻轻松松的事情。
是谁在贩卖学历焦虑?
“贩卖焦虑”这个词,想必同学们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学历方面的困扰,笔者认为与其说有人在特意特意制造焦虑,不如说我们的认知和观念导致了焦虑。
因为我们往往会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加以更多的关注,同样是刷帖子、浏览视频,他们更能令自己印象深刻;在人才市场中,其实普通岗位占了绝大多数,但我们往往记得自己难以匹配的职位。
部分家长也习惯了将自己的孩子与更优秀的同龄人比较,这种问题其实早在儿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为什么毕业后,家长的这些言论就显得更加刺耳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也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失去了足够的信心。
普通本科生何去何从
有人说非985、非211的普通本科生,在毕业后属于幸福指数低的一类人。跟那些能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他们在相对体面的工作岗位中缺乏优势。
去做稍微低端些的工作,又因为这些年一直老老实实读书,对人际关系等问题十分棘手,导致遭遇职场危机。既做不了精英,也难以适应底层,这种感觉困扰着很多人。
笔者认为,普通本科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而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学历这个问题上。实际上即使是985毕业生,也会面临自己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上难以适应,并非因为学历不够,而是某些方面没有掌握方法,如果用学历来逃避问题,可能就永远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和提升。
【笔者寄语】高考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过程,大学的层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起点和舞台。但我们需要承认,每个人的学习能力确实不同。
相比哀怨和焦虑不安,普通本科生更需要把心态放平,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进入职场以后,不少东西都是从头学起,学历只是门槛。相信只要扬长避短、找对方法,即使没有名校背景,也能有很好的前程,同学们不要妄自菲薄。
话题:你会因学历不够好而不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