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事实上,早从几个月前开始,相关政策“利剑”就对准了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关的K12教培行业:先是数家头部K12教培机构遭遇顶格罚款;随后,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全面收紧校外教育培训……如今,“双减”政策实施已近一个月,关于教培行业的“赛道转换”成为无数业内人士的讨论焦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早从今年初开始,不少教培机构也开始了转型布局,加大了非学科类素质教育、课后托管服务以及成人雷竞技官方安卓 等业务板块的比重。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除署名外)
与教培机构同样站在十字路口的,还有一群徘徊犹疑的家长。九月开学季将近,孩子们开学后将如何重新适应新赛道?家长们心中的焦虑又能否缓解?“双减”带来的实效之外,家长和孩子又有哪些新的担忧?这些都成为他们需要去共同面临的难题。
被调换的课时:
周末参培变成周中参培
在谈起“双减”政策时,广州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林晗(化名)告诉记者,在她朋友圈里,大家热火朝天地谈论着教育整顿,有人称某家教育机构学科课程终止,决定将学科培训班的退款转而为孩子报一个钢琴辅导班,有人称以后每个周末可以光明正大地“佛系”带娃,减少“内卷”……不过,当“走进”家长微信群里,林晗还是难免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小组课培优、奥数竞赛、六小强等话题依然是家长圈里讨论的核心。
林晗表示:“对于那些掌握了家长们‘内卷’心理的教培机构,不会因为‘双减’就完全地取消学科培训,还是会钻各种空子。”
林晗说,目前针对学科培训,最大的影响便是“调课”,根据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为此,不少机构选择了将课程时间从周末课时“等价置换”为周一到周五工作日期间的课时。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致电某教育机构,了解到目前该机构针对升六年级学生的秋季课程表已经出炉,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程包含“17:00~18:30”“19:00~20:00”两个时间段,且被细分为多个等级,其中英语的课程设置时间最多,覆盖了17个班次。
“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还加大了孩子们的课程压力。”林晗说。林晗的孩子李萌(化名)今年8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作为一个拒绝参与“鸡娃”的家长,林晗在孩子的课程选择上还算平和:“过去只在周末会给他安排数学和英语的培优课程以及围棋、绘画、书法等一些兴趣班课程。不过自从机构的课程调整后,这就意味着孩子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再赶去机构上课。”
林晗给孩子算了一下大概的时间安排:周一到周五,孩子通常放学时间为16:40,而培训机构离学校大概5公里,因此孩子必须要在一个小时左右吃完晚饭,再赶去机构继续上数学培训课;一个课时通常为2.5个小时,除去老师拖堂的情况,孩子放学回到家时差不多已经到了晚上21:30,才能开始着手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除此之外,林晗还透露,她此前给孩子买了一年的线上课程,每周二、四、五,孩子还需要在21:30~22:00之间完成线上外教口语课。
机构的调课不禁让林晗打起了退堂鼓,反而李萌在长期“内卷”的情况下,似乎对于这种忙碌的学习状态有所准备:“因为其他的同学也是这样的。”在此前工作日不用上课的情况下,李萌也基本没有早于23点睡觉。
“现在我不知道孩子开学后将会经历什么”,林晗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做好了与孩子共同奋战的心理准备,“不太敢退出,幸好我们家距离机构只有两公里,还有一些孩子住得远,离机构大概1小时路程,调课时对他们而言更是一个难题,因为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都给孩子和家长们无形中加大了压力。”林晗说。
“险中求生”的小组课:
私房课与一对一家教
“‘双减’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学习奥数这一类的尖子生。”林晗告诉记者。
市民陈女士的儿子徐霈霈(化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今年秋季徐霈霈即将升六年级,作为一名数学和英语每学期都能得到满分的“别人家的孩子”,尽管目前已经达到了可以自学的水平,但对于拔高层面的奥数知识,徐霈霈和陈女士都有着对于校外学科培训的需求,而这也是很多奥数尖子生的“共性”,由此催生了教培机构的对应课程设置。
据陈女士介绍,此前徐霈霈的课时主要集中在周末,每周他会去机构至少上三四节奥数课。但“双减”之后,陈女士只好将周末的奥数课程全部停掉,并在秋季新学期给孩子转学去了一所年学费差不多六万元的民办学校。尽管相比此前,一年的学费高出了两万多元,但如今的民办学校内设置有周一到周五的免费数学培优课,这是陈女士看重的。
除了校内的数学培优课程外,由于周三放学时间早,陈女士还为儿子报了此前所在培训机构的周三奥数大课,下午放学后,徐霈霈可以在校外至少“加练”两个课时;“但是我现在还想给他找周末的小组课,以前的周末大课都是一人一学期大概四千元,现在算下来估计得要七八千元。”
陈女士透露,所谓的“小组课”几乎是行业内的“潜规则”:“想要抢到小组课都不是钱的问题,因为那些老师不会带不熟悉的孩子。”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除“小组课”这种形式外,目前教培行业内还是存在不少违规操作,如一些中小型学科类教培机构借“咖啡厅”“自习室”等外壳,从事线下私人教培工作。
记者私下询问了一位小型教培机构从业人员“是否有被查的风险”,对方委婉地告诉记者,目前被监管的重点对象是大型教培机构,而在不起眼的地方,一些不被重点监管的小机构其实还是会私下开一些“拼课班”,甚至安排一些假期、周末的课程。这些小型教培机构往往隐匿于居民区、小餐厅中,甚至是提供上门教学等服务,也正因为其“游击”特点,得以逃过一轮又一轮的监管;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收紧,加上小型教培机构本身所具备的收费高、教学环境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许多家长表示,“不太熟悉老师的话,不愿意选择拼班课或一对一家教”。
此外,目前广州市也正在严查学科类违规补课情况,市民们一经发现,可通过拨打12345热线,对接相应的各区教育局对其进行举报,一经查实,违规机构将面临处罚,尤其是针对小组课、一对一家教等情况,是目前的重点规范领域。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
是转型还是“擦边球”?
“而在大型的教育培训机构里,更容易出现的情况则是打‘擦边球’或者是游走在‘灰色地带’。”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若碰上大型奥数联考时期,不排除市面上会出现一些突击的夏令营产品,或者是打着“周末研学游”“高分录取考生讲座”等旗号的周末活动;而至于英语、语文类的“擦边球”产品则更容易,比如名为“英语戏剧鉴赏课”“英语绘本阅读”“国学知识课”等产品,实际上也是靠打着学科“擦边球”吸引家长:“只是目前没有哪一家敢明着打出这种标签,都是私下有针对性地推。尽管部分其他产品还没那么快出来,但是肯定会有。”该业内人士说。
此外,对于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业务的划分,实际上并未有一个非常详尽的划分细则。也有想转型的机构人员说:“素质教育包括两种,一种是为大众所熟知的音体美等素质教育内容,另一种可以被称为新素质教育,如一些小记者训练营等偏向于社会实践类的教育内容。现在受到治理的是学科教育,但是那些带有学科属性的素质教育课程以后会怎样呢?”
记者手记
教育培训回归本位方能缓解教育焦虑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多位家长均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周末不允许参培,但是他们依然不敢贸然退出周中参培。“除了学费问题,家长们还会担心如果自家孩子不上,别家孩子却在上,一旦重点校掐尖态势不改,孩子就可能掉队。”家长方敏敏(化名)说。与此同时,她更担心的是周中参培会否更让孩子对于课程产生一种“厌倦”心理:“我女儿就非常喜欢阅读写作,初中语文成绩也非常好,之前一直都有参培大语文课程,但是现在新政下来之后,原本的‘周末大餐’变成了‘每天的饭后大餐’,孩子很可能会吃不消。”
如何既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又能让‘校内吃不饱’的孩子,通过合理的校外培训获得个性化发展,这似乎是“双减”实效之下,需要考虑的又一个问题。
而未来教培行业该怎么走?一个理想的状态或许是让校外培训回归本位,成为课堂之外的“营养餐”:既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们的不同爱好;同时也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如此,才能让孩子在真正实现“减负”的同时,也能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