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一直是学生们的痛点,以往的孩子大多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但随着现在“教育内卷”现象的愈演愈烈,很多小朋友从3-5岁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了。
可问题是,他们的英语学习大多停留在辛苦的背单词、背语法、刷题库上面,英语变成了只会写、会背,却不会听说的“哑巴英语”。
其实归根究柢,学习英语最大的一项推动原因就是需要应付各种考试,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变成了学生背负的巨大压力。
在“双减”政策后,将英语踢出高考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现如今,教育界迎来一个“重磅”,此消息就是“双减政策”。
而双减政策的推出,也让大家开始审视目前教育的发展情况,于是“将英语踢出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
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英语学科的发展情况是有悖于英语学习初衷的,将英语作为应试教育中的一门考试项,是一件“花大力气办小事”的事情,英语应该作为一门技能,扮演着“工具”的角色。
英语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海量听力输入、口语输出相伴,而目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就是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所以会有大量“哑巴”英语产生,学生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学习英语,最后结果是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另外,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能真正将英语派上用场的人只占少数,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很多人认为英语不应该再作为高考的必考项,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优化。
浙大教授郑强的观点,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英语学习的矛盾点也受到了教育界专家的关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提出的。
他指出:目前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太多的时间成本,社会也过度“神化”了英语学科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性。
而郑强教授的观点,也道出了不少家长与孩子的心声,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最重要是交流环境。
但我们日常生活沟通都是中文为主,英语总是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但应试教育却导致许多孩子都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英语学习之上,甚至有时候母语还一知半解时,外语就能考不少分了。
后来,教育部对此给出回应:表示在现阶段将英语踢出高考确实难,但是将其踢出期末考却很简单。
毕竟我国学习英语的学生数量庞大,并且因为社会及个人发展的需求,英语仍在与国际化交流的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英语在高考中被“踢出局”,起码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学生党将迎来好消息,英语已被部分省份“踢出”期末考
一直以来,上海市对于政策的反应和推行都很迅速,而上海一则通知让很多小学生和小学生家长表示终于轻松了。
根据文件内容,上海市小学生的考试范围有了新的划分。在小学阶段,不允许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期中的考试、测验、排名;二年级(包括二年级)可以对学生进行期末的测验。从三年级开始,不允许再将英语纳入考试的范畴,只考语文和数学。
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英语不再作为学生的必考项,而是作为考察项,不纳入整体的成绩。
取消英语期末考,但不意味着不需要学习
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是,即使期末考试取消了英语,但并不代表学生们就可以完全放弃学习英语。
●中高考依然需要英语“撑腰”
有人猜测,未来在一些重要考试中,英语这门科目的分数比重会越来越低,但现阶段的中考和高考,英语仍然是必考的学科,且分数所占比例与几大主科分数相同。
学生在小学阶段可以相对松口气,但是英语学习仍然不能落下,否则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进入初中和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英语学习会更加吃力。
●作为一个“加分项”也不容忽视
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如果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未来的就业可选项会增多,可以进入外资企业或者更好的公司;走出国门去异国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有走遍英语国家的底气;最重要的是,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与信息,自己的眼界和心胸也会更加宽阔。
总结: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弱化英语在小学阶段的比重,其实是我国对低龄儿童民族意识形态的保护,能够让学生在萌芽阶段更多地接受我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外来的文化,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有积极作用的。
另一方面,英语分数比重的降低,也利于推动对这门学科的重新审视与定位,回归学科本质,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今日话题:你觉得小学阶段需要考英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