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教育局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提出主要目标、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其中要求:
★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涉及劳动相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辟专门区域进行校园种植、养殖,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集中开设面艺、陶艺、茶艺、木工、金工、布艺、服装、农业劳动等生产劳动课程。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全文如下
↓↓↓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按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厅秘发〔2021〕12号)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目标
(一)培养目标
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重点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整体提高劳动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二)工作目标
2021—2024年期间,创建10个市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5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遴选一批社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内容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统筹,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使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2.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结合区域资源、师资力量、学生需求、学校特色等因素,开发丰富多彩的劳动校本课程。将校园劳动内容进行课程化建设,设置“校园劳动岗”“班级服务岗”等,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
因地制宜开展体验性生产劳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辟专门区域进行校园种植、养殖,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手工劳技展演,充分利用相关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邀请劳模进校园,通过报告会、座谈会、采访报道和表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传统教育。
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小学低段以校内为主,小学高段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中学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
(二)发挥家庭基础作用,细化日常生活劳动内容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
各地区可以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家庭劳动建议项目,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生活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三)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搭建劳动实践支撑平台
1.组织开展服务性劳动。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安排学生适当参加敬老院义务劳动、博物馆志愿讲解、超市义务服务、社区环境清理、海滩垃圾清理、环境保护宣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等社会服务性劳动,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2.用好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教育系统内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进行课程统筹和整合,推动课程升级,集中开设面艺、陶艺、茶艺、木工、金工、布艺、服装、农业劳动等生产劳动课程,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培养劳动技能,切实发挥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作用。
3.建设社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基地建设,融合劳动教育,整合基地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课程研发优势,探索建立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深度合作机制,为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提供全面服务。
有计划地评选一批农场、农庄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工业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社区、福利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
同时,充分关注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劳动新形态,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等新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实施步骤
(一)完善制度,有序推进。
2021年9月—2022年7月,完善课程内容、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四个关键环节。
各学校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建立并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各地区逐步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加强各地区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强化家校联系,开发社会资源。
将劳动教育纳入 阶段考试招生评价体系,制定《大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劳动教育科目实施方案(试行)》,研制评价维度和赋分标准。
评选15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3所示范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二)全域推进,有效实施。
2022年8月—2023年7月,各学校基本构建各有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课程资源丰富,能够为区域内中小学生提供多种劳动体验课程。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打造多种类型的社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各校有序组织3-8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体验。
初步建立一支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教师队伍,开展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继续评选3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6所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2023年8月—2024年7月,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基地“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全市共建成50所以上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10个以上示范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100门以上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社会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类型丰富。
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能力普遍提高。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统筹推进。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工作要求,推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开展劳动教育视导、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等工作,不断提升区域劳动教育水平。加强教育系统内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质量。
与研学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学校积极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和社区服务活动。
各中小学校要整体规划劳动教育,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方案。
同时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研究制定“学校学年(或学期)劳动课程计划”和“劳动清单”,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细化有关要求。
要结合地域特色、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着力构建以家庭、校园为主的日常生活劳动课程,以基地、校园为主的生产劳动课程,以社区、校园为主的服务性劳动课程。
要常态化、系列化开展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养成教育。
(二)开展教研培训。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教研部门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研活动。对接省级教研部门,开展劳动教育评价研究,建立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区评估体系,探索劳动教育考试评价体系。
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三)强化评价督导。
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督导机制,将学校劳动教育成效列入政府督导评估内容,保障“五育并举”。
在学生评价方面,完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标准,将学生在校内以及校外参与劳动学习和实践的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将学生劳动教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完善学生激励机制,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列入各类评优评先标准,在学生中树立热爱劳动的小榜样,引导学生努力向榜样看齐。
(四)重视安全保障。
各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要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每次开展校内、校外各类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前都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活动要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要与学生、家长以及实践基地等相关各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并投保意外险、校方责任险等,全面保障师生安全。
大观新闻大连新闻传媒1721篇原创内容
记者: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美编:张强
校对: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