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并不特指某个培训机构,请勿自行带入。
公考培训老师不去考公,原因有以下几种:
1、赚的太多了。
以业内大培训机构的顶尖老师为例,某机构老板曾经透露过,他们的一线老师年薪在60万以上,这还是三年前的数据。像某公、某图、某笔的头部老师,收入只多不少。况且有些大机构还没有上市,如果完成上市,手中的原始股可以直接实现财务自由,告别讲坛。现在离职去考公,那这些股权就泡汤了,像这些人是不可能、也不屑于考公。
除了顶尖头部老师外,培训机构的腰部老师的收入也很可观,旺季月入2-3万也是正常的收入,年入大体在20-30万。
还有一些野生老师也非常赚钱,例如某某酱爆雷的时候,维权的学生统计过,该老师总共赚了有2-300万。
所以培训市场太好赚钱了,为什么要放弃高薪收入考公?
2、管得严。
除了部分拿题的老师,大部分培训机构会在国考、省考考试时间,要求全员上班,严禁老师考试,避免因为老师跳槽,产生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3、长期教授某一板块,其他板块不熟悉。
由于公考教育培训流水化作业,老师一般只教授某一板块,最多面试旺季带一下面试课程。长期教授言语理解,其他板块不做题,虽然精于一个板块,但上考场未必考得过考生。
4、考不上。
必须承认,教得好和考得好是两码事。
像业界对老师培训较好的某些机构,每个老师都经过了好几轮磨课,整理逐字稿之类的,授课质量下限还是有保证的。但教和考始终是两码事,行测和申论,如果不保持高强度做题,很难考一个非常高的分数。
还有一些机构,老师准入门槛过低,鱼龙混杂。
一般而言,大城市、省会的培训机构讲师,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虽然学历高不代表考试成绩高,但最起码基本的学习能力可以。
如果在二三线城市,招人的下限就很低了,有本科的老师,甚至还有大专的,这些老师可能也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但水平不够没有考上,拿培训机构作为跳板,顺便提高考试能力。这样的老师,授课质量就不好保证了。
特别是公考市场日益扩大,一些线上的机构像线下发展,对老师的需求越老越大,难免为了扩张,把招人的条件放低,这就进一步导致课程质量的下滑。
重营销,轻视教研。
这也是教育市场的通病了,因为考生报班的钱大部分来自父母,父母比较吃培训机构营销的一套。而且有了“协议班”这个营销神器,父母会有“考上几万块不亏,就当买了一份工作;考不上钱全退,更不亏”的心理。
所以培训机构很大的精力在于搞营销,满足考生各种“报班的需求”,而不是“提高成绩的需求”。
例如头部培训机构,明明有资源拿到申论真题解析,应该明白申论教研应该侧重于真题讲解,但是为了迎合考生的需要,说白了就是惯着考生,搞各种时政热点讲解课,把申论教学导向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政治课方向。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讲课效果一般吗?无非是学生一再要求罢了,他们要就给他们。
还有面试培训,他们也一定明白,模拟练习大于理论讲解,但架不住学生的要求,花大量时间教模板、背话术,无他,惯着他们好收钱。
所以在各种“协议班”盛行的今天,如何更快、更有效的赚钱符合资本的价值观,营销永远大于教研,让学生把课时费交了是核心。
至于老师讲的好不好,能应付过去就好了,毕竟“协议班”怎么都不会亏钱,能多考几个就是赚大了。
最后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1、不必过分diss公考培训老师的水平
虽然有一些老师教研能力不过关,被学生哄下讲台,但你用来考试的能力和人家用来吃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行测磨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
培训老师则不同,他们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磨练特定板块的知识点,反复刷真题,讲解真题,真的不要用你的业余知识,去挑战别人的专业能力。况且行测其实没那么难,普通人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水平都会提高上去。
2、报协议班,建议报“双师班”
所谓的“双师班”,就是在教室里听网课,线下有老师负责批改、答疑。虽然这样的形式让人觉得花钱很不值,消费体验很差。但头部的老师无论在哪个培训机构都是最稀缺的,他们不可能飞来飞去跑到你们当地授课;而二三线城市的老师授课质量不如头部老师好,听网课至少保证了授课质量,不会产生学生轰老师走,要求培训班换老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