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按照办学体制划分,大致可分为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也大概是从这几个类型的高校中选择。
根据高考填报志愿情况来看,95%的公办高校已完成招生计划,而将近有800所民办高校需要大面积征集志愿。
四川省公布了本科第二批缺档最多的民办高校名单,如吉利学院(缺档620个)、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缺档568个)等近10所高校,缺档数量将近3000个。
同时陕西省也公布了相关民办高校缺档情况,6所民办高校缺档2440个,堪称缺档大户。而这样缺档的民办高校还有几百所。
与公办高校高考志愿填报人数满档所不同的是,民办高校却出现了大面积缺档现象,所谓何因?小编这就娓娓道来。
高考志愿如此稀缺下,民办高校却迎来大面积缺档现象,所谓何因?
相较于2020 年高考人数1071万,2021年高考人数持续增加,达到1078万,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千多万的高考人数,最后录取比率却仅有80%,说明还有大概200万的考生无学可上。
可既然仍有百万考生没有被招录,为何民办高校却出现大面积缺档现象呢?
本科教育供过于求,民办高校招生困难。
国家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导致公办高校数量增加明显,本科招生量也大幅度增加,这就在无形中使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招生空间有所缩减。
再加上,部分独立学院在转为公办院校后,招生优势较民办高校愈发明显,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困难程度。
专业含金量不足,社会认同度较低。
为承接扩招的学生数量,大批参差不齐的院校纷纷开门招生,有些民办高校以及独立学院在仅有个别教室和教师的情况下就开办,专业教学质量很难说有多优秀。
而且,一些公办高校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还有可能会被淘汰,更不要说不能保证毕业的民办高校。
此外,一些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也没有得到政府支持和大众认可,可能只是专业名称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实质上专业含金量低,就业困难。
民办高校学费普遍偏高,劝退一部分考生。
上海的部分民办高校学费基本在3万以上,更有甚者上海兴伟学院以及广州商学院中部分专业如英语、国际商务学费高达10几万。
这些专业相较于公办高校专业来说,没有很好的就业优势,学费却较公办高校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自然就会劝退一些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的考生。
部分民办高校仍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可能刚刚崛起,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培养途径选择方面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部分考生望而却步,不敢进入民办高校学习。
再加上一些民办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在生活设施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也没有很好的保障,使得部分考生纷纷被劝退。
面对大面积缺档现象,民办高校该如何扭转劣势,实现华丽变身
民办高校在高考招生中显示出了较大的竞争劣势,大部分考生对于民办高校都持有一种退缩的状态,大众也不认可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证书。
民办高校该如何扭转这种不被看重的态度,实现华丽变身,就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民办高校缺乏政府资金支持,单靠自身筹集的教育经费不足以实现自身教育发展,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应从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培训项目和科研学术课题的资金投入,增强民办高校的专业教学质量。
此外,民办高校还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构建民办高校与国内或世界一流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名校的学术会议,听取教育领域的新研究和新见解,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
民办高校还应积极聘请高水平的博士和教授,致力于人才强校策略的推进中。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院校各方面设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民办高校的建成。
面对民办院校大面积缺档现象,高考考生应合理选择,保证有学可上
民办高校在面临大面积缺档现象下,积极进行着改变和提升,虽较公办高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也有一些民办院校发展较好。
高考考生不必抱着必须要上公办高校的想法,可以根据自身分数线合理选择一些评分高、口碑好的民办高校,保证有学可少。
比如,成都锦城学院、西京学院、江西科技学院等,这些都是社会评价较好、综合声誉较高的高质量民办高校。
高考考生可以科学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民办高校,或拥有前景发展较好专业的民办高校,保证有学上的同时也能保证有良好的就业优势。
教育寄语
各类高校已经处于竞争阶段,高考生和家长自然会依据高校的综合条件来选择性地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办学质量和就业等方面自然处于劣势,造成了民办高校大面积缺档现象的发生,当然也有一部分公办高校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局。
各类高校要做的是保证办学质量和就业优势,这才是今后高校必须放在首位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大面积缺档现象的发生。
感谢阅读!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