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别人家的孩子”庄小威: 从小被称为神童, 30岁成美国院士

5岁识千字,熟读唐诗宋词。自学小学一年级课本,直接从二年级开始读起,并且丝毫不落于班上的同学。

进入初中后,轻松拿下了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的第一名,在15岁那年,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考入中科大少班,不到30岁成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40岁成为美国院士。

成为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就是从小被称为神童的庄小威。

天赋异禀的女孩

1972年,庄小威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天资聪颖的她,从小就比同龄孩子表现得更加聪明,5岁便能识千字,唐诗宋词更是信手拈来。

由此5岁便跳过一年级读了小学二年级。庄小威出身于书香家庭,父母都是中科大的教授,或许是受家庭的熏陶,她从小就对学习特别感兴趣,在物理学上面更是天赋异禀。

有一次,她的父亲教一个小男孩物理,讲的是一个水杯放在桌子上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小男孩思索了一会只答出桌子对水杯的支撑力,而在一旁还没有接触过物理的庄小威却脱口而出说还有空气对水杯的作用力

父亲大吃一惊,惊叹竟然没有发现庄小威的物理学天赋如此之高。

由此,父亲开始着重培养庄小威的物理天赋,而庄小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物理学方面大放异彩,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进入初中后,凭借优秀的成绩,在1985年,13岁的时候,成功转入离家较近的苏州中学首届中科大少年班预备班

15岁时,从预备班毕业,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进入中科大的少年班。

少年班名副其实里面都是全国各地近乎天才般的孩子,在人才济济的少年班,庄小威也并没有掉以轻心,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可想而知,庄小威是多么的优秀。

也是这个时候,庄小威用她的天分与勤奋,逐渐在理科上崭露头角。

传说中的学霸

在中科大学习物理期间,她力图将每一条物理定律弄得清楚明白,努力进行分析和探索物理定律出现的原因,势必将每一个细节弄得清楚透彻,有着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而本身也非常喜欢和享受这一探索过程。

好在一切努力在成绩上的反映更加真实,在校期间,她创下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这四大力学专业课的满分成绩,而这一纪录至今仍保持着,成为中科大物理系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话

如此高的天赋,自然就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中科大也尽所能地给庄小威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1991年,19岁的她从中科大毕业,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更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老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沈元壤

由此庄小威开始在美国的漫漫求学路。

5年后的1996年,庄小威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这年庄小威才24岁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并感受到了美国科研环境的优越与先进,心底里萌生出留美的想法。

为了可以更好地感受科研带来的乐趣,也为了在学术科研这条路上可以走得没有后顾之忧,庄小威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定居在美国,也更改了国籍。

可能是就此带来了更加公平、优良的学术研究环境,之后的庄小威在国际舞台上获奖无数,拥有更多闪耀的头衔。

为了追求心底对物理学的无限好奇与极致钻研,庄小威又进入了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老师是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家朱棣文

为了兴趣而拼搏的科学家

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教育下,她开始对生物学感兴趣,并从事与化学、生物学科交叉的研究,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

在老师的全力培育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庄小威迅速进步。

2001年,年仅29岁的她进入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物理系任教,成为哈佛大学的双聘教授,先是担任助理教授,4年后升为副教授。

庄小威真正在物理学与生物学领域大展宏图,是在2003年。31岁的她凭借研究单个分子特性的杰出才能,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也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获此项国际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

2004年,她被美国的《科技评论》杂志选为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2005年又在全美300多位提名人中,获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的支持,在往后的7年里,她可以获得700万美元的资助以供自己在学术上的研究。

2012年5月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时的她年仅40岁。

除此之外,庄小威还有很多耀眼的成就,最重要的便是在2006年,发明了基于单分子荧光检测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取名为STORM,从而获得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

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一个甚至可以冲击诺贝尔奖的成就,这一系列技术发展使得荧光显微技术进入分子水平成像时代,大大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

可以说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功成名就时,回报之时

那她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呢?原来在她做研究的同一时期,国外也有其他的团队做出了相似的成果。

2006年8月9日,庄小威将“基于单分子荧光检测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这一成就,发表于《自然·方法》上,但在一天后,另一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基于相似的原理发表在《科学》上,但是贝齐格的投稿时间比庄小威早大约四个月。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贝齐格赫然在列,而庄小威与之失之交臂。

消息一经发出,便引发剧烈争议,该领域的许多科学家都为庄小威打抱不平,同时也向她的成果表示敬佩。虽然没有获奖,但她的实力毋庸置疑。

现在提到庄小威,我们都会说她是美籍华人,但在她的骨子里,依旧流淌着中华儿女的血液。

她时刻牵挂着祖国,即使远在他乡,也默默为祖国的科研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2001年庄小威进入哈佛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她手把手培养了多位中国博士,并亲自指导中国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她还与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系,主动为该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线上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4年,庄小威被聘请为中国科学院特聘外籍院士,为中科大的学生讲习上课。她还回国举办了多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在国内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演讲,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对知识的热爱与探索之情。

正是因为对中国科研所做的一切,使她备受国内学子的拥戴。

庄小威,一个用天分和努力共同堆就而成的科研人,从她的事迹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做爱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

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断追求,为了科研而奉献所有的心神。这可能就是科学家们对自己工作,所坚持领域的科研精神体现吧。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求关注,求收藏,你们对我的所有鼓励,都是我前行的动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