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73字,阅读时间约2.6分钟
自从我家哥哥、妹妹上学以后,一到9月就会被卷入一种莫名其妙“内卷”中,而“内卷”的根源是教师节送礼。家长都在琢磨送什么礼更能让老师喜欢,送多少钱的礼更合适等等。只要你身处其中,这种磁场就会一直卷着你前进,好像不送礼就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2020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2.6%的受访者支持教师节送礼行为,认为是尊师重道的表现;41.2%的受访者保持中立,认为可送可不送;仅有16.2%的受访者不支持教师节送礼这个行为。教师节送礼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必须的形式。
“不送,会对孩子不好”
同事小陈忧心忡忡的说:“关于送礼这事儿,挺闹心的。要是我送了,金额不多,礼物一般,老师可能记不住我。但要是我没送,老师一定记得我,而且以后还会对我闺女不好”。家长送礼的目的是希望老师能够多关照孩子,礼物的高低贵贱层次在家长看来变成了一种老师对孩子友好、关爱的衡量。
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教师节送点礼物是正常的往来,也是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然而,近些年来送礼的风气渐渐奢靡,走向庸俗化,送礼变成了很多家长的“负担”。
有调查报告称:43.9%的人是迫于压力送礼,并非自愿,而是被裹挟着送。
这样的“送礼”败坏了教师行业的风气,造成了一部分家长的心理压力,一部分家长的理所应当,还有一部分家长对老师的“乘势而为”。但是,家长在送礼环节却忽略了老师对于“送礼”的看法。
“送那点,根本动摇不了我”
借着“家里有人好办事”的由头,我让妹妹(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数学老师)帮忙问了她周围的老师以及同学,对于教师节家长送礼的看法,以下是前方反馈回来的信息:
任教10年的张老师:“说实话,真心希望取消教师节,我引以为傲的事业,在教师节的这天变质了,成为别人眼里的‘受贿节’”;
任教5年的周老师:“反正我也不喜欢家长送礼,关键是送不多啊,你要送个十万二十万的也就把我收买了。你送那点动摇不了我一个穷酸老师高傲的心啊!还是觉得清清白白才硬气”;
任教7年的王老师:“教师节不用送礼,家长配合工作,学生考出好成绩,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大部分的老师对于教师节“送礼”这件事情都是拒绝的态度,而且每年教师节都要签署一份“不收礼声明”,无形中给了老师们压力,也受到了“质疑”。
老师收“此礼非彼礼”
任教5年的妹妹说:“比起送的那点物质上的礼物,老师们更希望收到的礼物是一份尊重、理解与配合,别送错了!”
礼物1:给予老师尊重与信任
很多教师行业的朋友经常会讨论一个问题: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粘合度:高不高?
如今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界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件事情也许没有发生在孩子所在教师的身上,但家长会由一个“点”怀疑到整个“面儿”!对老师的不信任、不尊重,其实极大程度上给了心怀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沉重的暴击。
礼物2: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威严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植物学家的孩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告诉孩子可以回家请教植物学家父亲。
孩子来了对老师说:“爸爸说不知道小草的名字,他说老师一定知道,只是忘记了”,并且将爸爸写好的信交给老师。
信上爸爸写好了小草的详细信息,并且附上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这位植物学家爸爸用巧妙的方式,在孩子面前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让孩子亲近、尊敬自己的老师,才能相信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一个家长在孩子面前羞辱、诋毁老师,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孩子。所谓“教育没有敬畏,效果为零”,就是这样的道理。
礼物3:与老师配合,教育更成功
我很重视与哥哥、妹妹的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一般每周会进行一次沟通。目的是希望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更多情况,也是为了与老师配合给他们更好的引导、教育。
我听过一位任教30多年的教师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从老师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喜欢能够给自己工作给配合的家长,配合意味着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对于老师工作的信任、理解与尊重。
教育孩子的过程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段历程,这一段历程里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了解、并肩战斗,给孩子更好的引导方向,而不是因为一些“礼”破坏了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不太喜欢送礼送到“内卷”的这种感觉,不仅损坏了老师的形象,还会让更多孩子造成对老师的偏差认知。比起送点贵重的“礼”,我更喜欢与孩子制作一份贺卡,用心制作的礼物,不分贵贱,送出去的是一份爱与尊重,收获的也是爱与尊重!你觉得呢?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