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因为他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因为一个小的举动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一个贫困山村孩子的逆袭。
晓亮来自四川省乐至县的一个贫困山村,家境贫寒,住的是泥土瓦房,墙壁漏风、房顶漏雨,到了下雨天房间里摆满了盆,接满一盆雨水之后得立马倒掉然后放回原位。到了冬天,刺骨的寒风透过墙壁的缝隙吹进房间,冻手冻脚成了一种常态。
一二年级晓亮均在村子里上学,家里距离学校两公里左右,虽然年幼,但父母忙于农活,所以晓亮经常独自去学校上学,放学后再独自回家。
到了小学三年级,所有村子里的学校均被拆除,大家被要求前往镇上读书,然而镇上距离晓亮的家有7公里,山路崎岖,晓亮只能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向学校走去。
最难是在冬天,天亮得晚,为了赶上早上的课,晓亮需要5:30起床,然后6点出门,拿着父母准备的火把,步行近2小时才能赶往学校。这一路上他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次。但他清楚地知道,学校将在8:30上课。
因为家境较差,晓亮放学后需要忙于农活,所以知识基础并不好,多次考试成绩经常排在班级倒数。考试成绩的打击让晓亮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上课时也不再专心听讲,开始走神,上课和其他同学说话,下课只顾着玩,家庭作业也完成得很敷衍。
晓亮学习成绩下滑明显,班主任老师都看在眼里。
有一次周五放学,班主任让晓亮等一下和他一起走。后来晓亮才知道班主任原来想去他家。
知道班主任的目的后,晓亮很不好意思,因为他家境很差,各方面条件都不行,不是很希望让老师看见。不过后来还是带班主任去了自己的家。
在离晓亮家大概还有100米的时候,班主任停下了脚步,驻足看了很久,被晓亮家的住宿条件给震撼住了,他虽然知道晓亮家境不好,但没想到会穷到那种地步。
平复了一下心情,班主任继续向晓亮家中走去。
到家后,晓亮想要主动去田里找父母,让他们早点回家。但是班主任没让他这么做。班主任询问晓亮,你平时回家之后是不是还需要干一些农活啊?
晓亮点头回应道。虽然年幼,但是喂鸡、喂猪、做晚饭这些都是晓亮在负责。
后来班主任二话没说,便叫上晓亮一起做农活,在做农活的过程中,班主任开始和晓亮谈心。
班主任:“你有考虑过将来想过怎样的生活吗?还是想继续像父母这样当一辈子农民?”
晓亮:“不想当农民,可能会向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出去打工挣钱吧,听他们说打工比当农民强,能挣更多的钱。”
班主任:“打工方式有很多种,不同方式劳累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如果没什么本事,没有足够的知识,可能就只能干一些体力活。不过如果你有更高的学历,拥有真本领,那么干的活更轻松,工资更高。”
晓亮:“我成绩不行,可能将来只能干体力活吧。”
班主任:“不要过早下结论,你才上小学,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把成绩补起来。干体力活虽然能挣钱,但是很难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晓亮:“可是我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倒数,上课还容易走神,我能学好吗?”
班主任:“当然可以,不过前提是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干体力活不是你将来的出路,不要过早放弃自己。”
就这样,班主任和晓亮交流着,虽然干农活汗流浃背,但是没有说过一句辛苦。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和晓亮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晓亮对他的信任。
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晓亮父母干完农活回到了家中。看见班主任来了,晓亮父母急忙表达歉意,言行中透露着农民的淳朴。
班主任和晓亮父母说了下晓亮的近况,同时希望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不要对晓亮失去信心,要努力让他走出大山,而不是像父辈一样在大山中做一辈子农民。
经过一番交谈之后,班主任婉拒了晓亮父母留下吃饭的善意,自己一个人走回了家。
周一上课时,班主任能够明显感觉到晓亮对自己态度更加温和,上自己的课也更加认真。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在有意帮助晓亮。
为了让晓亮上课更专注,班主任会抽晓亮回答问题,甚至会经常站在晓亮课桌旁讲课。
为了让晓亮巩固基础查漏补缺,每天放学后,班主任会在教室里待1个小时,而这个时间他会无偿辅导晓亮。
为了让晓亮在同学面前不那么自卑,班主任经常以学习进步奖等方式给予晓亮奖励,而这些奖励均是班主任自费购买的学习或生活用品。
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晓亮的学习成绩提高明显,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取得了班级第一名。
谁也没想到,那个曾经班级倒数几名的孩子竟然会有这么明显的改变,同时也不知道在这背后是班主任老师的辛勤付出。
随着成绩的上升,晓亮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极大转变,更加喜欢学习,更加主动学习,而这也为他今后考上重点中学,进入名牌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晓亮已经参加工作,在回忆起当初的求学经历时,他直言如果不是遇到班主任那样负责的老师,或许他这辈子就那样了。如今晓亮和班主任之间还经常保持着联系,班主任也为晓亮的转变感到高兴。
值得一提的是,晓亮的班主任已经在乡镇小学任教36年,即将光荣退休。这36年里不知道培养了多少优秀学生,改变了多少孩子的命运。像他这样甘愿一生扎根乡镇的教师,我们称之为“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