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集体备课
很多教师举行过地市级公开课,其经过都会印象深刻。先是查阅资料,包括教学参考资料、优秀教案和课件,总而言之,要把教材吃透。做到这一步,整个教材基本能背诵下来。第二步是进行构思,出示公开课,不可能照搬别人的,需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一步最费脑子,需要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创新。另外,还得符合学生情况,让学生感兴趣有激情。第三步就是写教案、导学案、编练习题。也需要反复琢磨、反复修改,包括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需要研究一番。最后就是演练,先是自己对着墙演练,多则十几遍,少则三五遍。等差不多了,就到其它班级去讲一下,让同学科老师帮忙提提意见。然后,自己再回去修改,再演练试讲。
即使这样,课堂也不会完美无缺,听课老师也会提出一大堆意见和建议。备一节过关的公开课,至少需要一个周的时间,多则需要两个周,这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平日课堂能否达到公开课水平呢?客观事实就是平日课堂跟公开课相差甚远。就是教师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时间。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教师,一周5-6节课,拿出一个周的时间备一节课根本不可能!
有什么办法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呢?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办法就是集体备课!
一名教师一个周备五节课,也就是一天备一节课,算8个小时的话,一共备课40个小时。如果五名教师合作,一人一节,也就是花40小时备一节课。备课总时间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备一节的时间,由8小时到了40小时。花8小时备一节课,质量不可能高到哪里去。每个人都这样,整体备课质量也不会高。采用集体备课,每节课备课时间为40小时,备课质量会有较大提升,然后五人实行共享,整体备课质量也会提高。每个人备课时间没多,但是备课质量天差地别。集体备课能够实现这一转变,能备出个人备不出的好课。
二、多数学校集备存在的问题
集备可以发挥极大效能,是提升备课质量的利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柄利器经常伤人伤己,就是没伤到“敌人”!
有的备课组活生生把集备干成负担。没有研究能力,聊天拉呱,备不出好课;个备不过关,集备出一堆垃圾,用不能用,扔不能扔,白花功夫。备课人心不齐,没有团队精神,敝扫自珍者有,偷奸耍滑者有,各自为战者有,反正就是想不到一块。
出了这些情况,集备也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抓住几个关键点,采取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纠错纠偏,坚决推行下去。
三、抓住集备几个关键点
1抓好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都到位
备课有三备,备教材是基础,备教法是途径,备学生是目标。备课首先明确教什么,教多少。然后,备课要研究怎么教。最后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习,怎么才能学会了掌握了。
如果只考虑教什么,那么课堂就会是“只讲不教”。教师只顾讲自己的,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学会。这种课堂是效率最低下的,或者说还不如不上。如果考虑到如何教,那么教师注意力开始放在学生身上,课堂开始产生效益。如果能考虑到学生的学,那么,课堂开始高效。学生学习一定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主宰学生学习,而是引导者。
集体备课“三备”必须齐全,所有备课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这才能让集备发挥作用。
2.个备
个备是集备最关键的环节,决定着集备成败与否。个备功夫下不到,深度广度不够,集备也不可能改变。也就是说,一块粗钢很轻松可以加工成精钢。一堆砖头,即使累死也不可能加工成精钢,甚至连铁末子都提炼不出来。集备就是这样,人人出到力,集备效果越来越好;人人出不到力,集备还累,还不出效果。
所以说,个备需要备到公开课的程度才行,才符合集备的基本要求。集备一般要求提前两个周开始备课,也正是备一节地市级公开课的时间。
3.课堂模式
课堂模式是集体备课的行进路径。没有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集备,会导致集备漫无目的。就好像沿着高速公路行车,大家按照路标前进就行。如果在没有公路的沙漠里,没有路径可言,这个往东,那个往西,大伙很难聚力。
要想集备取得效果,首先要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的建模。有了模式,每个老师都按照模式进行备课,在统一模式下发挥自己特长和个性。个备完成以后,学科老师也很容易进行讨论和研究。
4.中心发言人
集备需要一名中心发言人,或者一名优秀教师。说白了,每个学科都需要有一个大咖级人物,引领整个学科组不断进步。如果学科组水平都差不多,也只能在一定水平进行,要想突破很困难。
任何团队要想快速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领导者,集备就很需要一个学术领导者。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学校可以外聘。数学考40分和50分的学生相互讨论,撑死了也就50分的水平。如果有一个90分的带一带,两人都会有很大进步。
集备要想取得好效果,还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和考评措施,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总而言之,集备是动车组,加上翅膀都能飞起来,但是启动不起来,还不如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