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我在想要写作的时候,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话可说。
是的,我想要成为一个写作者,但我最终写下来的,都是些最没用的废话。亦或者,我只能看到最浅层,无法给我的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因此,长期以来,我一直有一种自卑感,直到我了解到,这种经历几乎是每一个写作者都会遇到。
当然,困境并不会因为这种了解而变得更加容易,但我却因为心态上的放松,而变得更加勇敢。对于那些以前不敢分享的见解,我开始学会勇敢地表达。哪怕会有疏漏和不足,可我还是欣喜自己的每一点进步。
解决了写不出来的难题之后,所有的写作者将要面临的是“如何写好”的问题。
想要写好,这需要写作者有自己的知识构架和思维逻辑,一旦这两方面有所缺失,写起东西来,就总是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扫帚的,发挥全凭感觉,作品水平很不稳定。
有一个跟我要好的姐姐,她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她指出,我的作品,不仅仅是写作风格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篇章结构的问题,更多的是这背后的知识建构的不足。
通俗来讲,也就是说,我没有很好地进行自己的知识体系建设。尽管我平时也读了不少书,但那些知识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碎片。因为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所以素材的使用率很低,且总是处于浅层的阶段,缺乏深层的见解。
我听了之后,不无感叹。不愧是写作高手,指点迷津,如此到位。
在她的建议下,我开始摸索着构建自己的素材库,也在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就比如说,我今天要说的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
2.《卡片笔记写作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阿伦斯,他藉由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德国著名的学者卢曼,他使用独特的卡片写作的方式,一生中写出了58本书和上百篇的论文。
这样的成就,是让写作者们所羡慕的。出于好奇心,我翻开了这本书。
《卡片笔记写作法》分为三个部分,向我们揭示了整个写作的全过程。
知识管理可以分为朴素的三步,分别是输入、输出、实践。
输入部分,我们需要把记录卡片,作为一个必要的刻意练习,尽可能多地捕捉各种想法和知识。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拘泥于卡片的形式,不管是用传统的卡片,还是电脑的软件,记录才是关键。
输出部分,不必考虑文笔,将自己对于知识的所感真实地写下来,分享出去,这是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
最后一部分,就是实践部分。通过实践,那些记录在卡片上的知识便具有了流动性,具有了生命。而我们的生命体验,也因为这种记录与实践而变得更丰盈。
整个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与其说作者关注写作,不如说,作者非常关注写作的准备工作。写作过程的开始,远早于在空白的屏幕上落笔,而实际写下论点,也只是这个过程中最小的部分。
3.与时俱进,积累知识的复利
借着这样的方式,多种知识打碎后的再次融合,往往会碰撞出很多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新思考往往才最可贵。他们会把我们引领到新的发展方向。
读书多年,我常常感叹,想要发展,重要的不是阅读的数量,而是思考的方式。当我终于练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恍然间懂得了读书的意义。
思考,是谁都不能代替的行为,《卡片笔记写作法》,它给我启示,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那些孤独深邃的思考,那些打碎之后的再次融合,才是思维升级的关键。
flomo,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我发现了这个软件。它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做“浮墨”,也是浮于墨上的意思。可以说,这个软件满足书中对于卡片记录的所有需求。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加隐蔽。网络同步,既便于信息的不断迭代,也方便传输和整理。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是一个人从阅读者到写作者的最佳跳板。卡片笔记法,我们用得越熟练,我们对于素材的理解和重构的能力也就越高超。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写作的功夫也是如此。从一个人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素材开始,我们便知道,又一个伟大的思考者和作家即将诞生。而下一个人,可能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