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顺性教育”为了学生的自由呼吸与生长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以下简称“重师附小”)看来,《中庸》道出的性、道、教三者关系,在教育中也同样适用。于是,这所学校便成了“因生而动,顺性扬才”理念的践行者,沿着“顺性教育”的实践路径,为了学生自由呼吸与生长而办学。作为重庆师范大学几代人的重师附小梦和60年师范教育成果之大成的学校,重师附小的“顺性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意义,也蕴含深刻的教育理论基础。这其中,有叶圣陶先生“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启迪,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指引,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新,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引进……

“了解学生需要时间,理解学生需要时间,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学校还是教师,应该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教育本身不是急功近利就能取得成就的,需要教育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师和学生共同坚持,共同努力,并且要允许反复的可能性。”带着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重师附小近年来在校长郑霖的带领下,在陪伴儿童快乐健康地生活、见证成长、享受生命增值的过程中,践行着“能协作、勇担当”的团队文化,“激童趣、乐创造”的课程文化,“重功能、有情趣”的环境文化,实现了学校优质发展的愿景。

“24N”课程,实现以人为本、“顺性”而导

因为坚信“顺性教育”,以人为本、因生而动、“顺性”而导便成为重师附小课程发展的原点。重师附小的课程设置,是一个独特的“24N”课程体系:“2”指2种课程主要形态——文化类课程+主题(项目)类课程。两段实施各有侧重,上午偏重文化类课程,下午以主题项目类课程为主。“4”指4大课程综合领域。包括语言课程群(母语汉语+外语英语+阅读等)、数理课程群(数学+科技)、艺体课程群(音乐+体育+美术等)、实践课程群(综合实践活动+班队+仪礼习惯+劳动等),该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实践也是重庆市规划重点课题;“N”指社团课程涵养志趣。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志趣,发现并培养特色学生。

“顺性”,要顺应孩子认知特性。课程长度究竟多长才能让学习更高效?重师附小在不断追问中,得出“最关键的不是形式本身,而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组织形式”的道理,比如同样是1小时,让学生做游戏和枯燥听课效果全然不同。于是,重师附小便有了从10分钟到1个小时的不同课程形态:每天清晨,伴随新一天的开始,班级采用教师随班陪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同时辅之以课前3分钟展示,“记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每天午休后,学生会自觉准备好硬笔、软笔书法工具,专心一刻钟的书法练习,这样的“书法一刻”课,不仅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而且提升书法素养、陶冶情操;每天下午放学前和回家后,学生要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并用一句话、绘本、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的“暮省”,彰显着“吾日三省吾身”的圣人之习,也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实现自我成长。

“顺性”,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多样性。依托多元智能理论,重师附小开发了多样化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比如武术课程,通过武术,让学生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享受运动的乐趣,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健全其人格,追求整体合一的健康理念。在重师附小看来,学校课程要充分发挥“大学里的小学”优势,实践“小学里大学”的宽度教育,推倒校园与社会相隔的无形藩篱,助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智慧、优雅、快乐地成长。

“1334”,实现核心素养的“顺性”评价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当“顺性”遇到评价,重师附小在深度把脉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专属于重师附小的“1334”模式的评价体系:

“1”即聚焦1个核心,着眼素养发展的目的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既有对学校学习应该掌握的人类文化工具的要求,也有包括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胜任力”,还要求学生既要关注西方文化视域下科学认识世界和参与社会的传统,也要继承中华文化明德修身、“止于至善”的精神内核;第一个“3”即关注3个维度,体现评价导向的层次性。维度一是习得技能。以语言学科之语文为例,学科的核心素养界定为:语用和文化。此核心素养的界定,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表述,进而具化为4个方面:优雅书写、自信表达、亲近母语、享受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形式,让学生技能形成得以反馈。维度二是养成习惯,营造处处皆德育现场的教育环境。维度三是尊重个性。以“重师附小之星”申报为例,每年开学,每个孩子将目标和理由申报给班级,当新年到来时,实现目标的学生便会获得一张“重师附小之星”的奖状,这是他们用汗水得到的奖,也是成为重师附小闪亮明星的奖,这对于发现学生潜能、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的激励意义是巨大的。

第二个“3”即协同3种力量,让评价保持高度一致性。力量一是学校评价重全面的力量,学校为每个孩子制作一本册页型的综合评价记录册——“成长印迹”,里面不是冰冷的分数,而是分项目的客观等级评定、生动的学习瞬间照片,是学生综合成长的印迹。力量二是家庭评价作补充的力量,家校联系册“陪伴花开”中,家校共同评价的方式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天表达我心情、每天礼仪我最棒、每天锻炼我健康、每天书法我进步、每天劳动我快乐……丰富且有意义。力量三是自我评价促成长的力量,比如每天的“暮省”是学生们的必修,也是每天最好的总结评价。

“4”即整合4个学科群领域,重视学科评价的多元性。学校建构了4大课程综合群——语言课程群、数理课程群、艺体课程群、实践课程群,并随之配套系统的评价。各类课程评价紧扣核心素养发展,体现学科领域独特评价特质。比如数理学科领域侧重思维与创造,实践学科领域则更多关注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顺性”课程、“顺性”评价、“顺性”团队、“顺性”服务……坚持实践“顺性教育”的重师附小,未来走向哪里?“让我们通过爱的阳光的播洒,通过文化包容的校园氛围的熏陶,通过植根学校的课程创新实施,营建思想自由之学校,以学识自由之教师,培养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长型学生。“校长郑霖的话,给出了我们答案。向学生传送生命的气息,这是重师附小“顺性教育”的终极目的。(郑霖汤晓红黄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