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巾帼力量! 女神教授: 留学归国杰出代表, 频频斩获国家级大奖

上得了三尺讲堂,下得了乡间地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罗海玲教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待教学兢兢业业,对待科研严谨求实,低调做人,默默耕耘,终得满家穰穰。本期推送,小编带你一起走进罗海玲教授的故事。

罗海玲,教授,现为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畜牧学会养羊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一直从事绵山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先后数十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言,8次获学术优秀论文,获得授权专利十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并为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地方重点项目等课题的主要完成人。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女科技工作者服务奖”、“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学特等奖”等荣誉。

立德树人,一线教学的力行者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罗海玲教授如今已坚守一线教学岗位,为学生“解惑”十八年,因为热爱,打磨出了她作为教师的“一片冰心”。在她所承担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认真负责,满怀热忱,一遍又一遍梳理课件,模拟课堂,力求让学生们获取最新畜牧领域的最前沿科学知识,力争通过自己的课堂“绘画”出畜牧产业的精彩画卷。

无论是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罗老师认真从每一堂课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与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熟烂于心,脱口而出,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和督导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获教学特等奖。学生们纷纷表示,在罗海玲教授的带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很享受。

不仅在教学上发光发热,罗老师还主动承担学生科研训练、大创等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辅导工作,同时担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迄今为止,共指导5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数人获得学校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在国际会议上还获得过“青年科学家奖”和优秀论文奖。指导的35名本科生中有多人获得优秀毕业生。在2020年度,指导博士生(王波)和本科生(范玥)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罗海玲教授也获得了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

严谨求实,科研征程的领航者

长期的科研生涯,让严谨、求实这两点牢牢筑在罗海玲教授心底。无论是在绵山羊研究领域,还是在羊营养与饲料、肉品评定及质量控制、羊营养与动物繁殖交叉等方面,罗老师带领研究团队以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切入点,砥砺深耕,笃定前行,多角度开展深入研究,形成突出研究特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8项,获得授权专利10项,且转化2项。

2020年度除了担任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外,在研项目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国家重点研发、省校合作重点、农业农村部课题等,以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15篇,完成专利转化1项,出版专著《羊肉品质与营养调控》(主编),《羔羊早期断奶与高效育肥技术》(副主编)。

罗海玲教授不仅仅只是一名严师,更是学生科研路上的领航人。她常常说“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脚踏实地,科学问题源于产业实践,细致耐心,与学生反复沟通,认真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试验的目的,考虑试验中每一个环节的安排,琢磨每一个指标的意义。在学生试验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方面如春风般的抚慰与关切,分享自己科研路上所遇到的坎坷挫折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让学生重获信心,坚定决心。而另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多元化帮助,让学生走出困境,化茧成蝶。

罗海玲教授并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畜牧领域的专家和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杰出代表,她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江西、河北、安徽、湖北、辽宁、黑龙江等20余省市区的农区、牧区、山区,进行科学普及和技术传授等社会服务活动,为最基层的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涉农企业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出谋划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共培训数千人,对促进各地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罗海玲教授因此获得了第二届“女科技工作者服务奖”。

十八年的岁月中,罗海玲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高校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师者如兰,香远益清。

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