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baybet雷竞技

文科类就业率低, 只能考公, 为何报考人数多? 始作俑者有3类高校

全国各省份实施新高考以来,目前不再实行文理分科,不过多个省份实施的3+1+2新高考,也是大文大理的模式,因为选择历史的学生,大概率会选择政治和地理,而选择物理的学生,另外2门课程选择化学和生物的概率比较大,尤其是近些年文科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就业质量很一般,文科类专业还能报考吗?

现在文科生就业率比较低,和高校大规模扩招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所有的高校都在扩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盲目扩招。

越是好的学校,越注重自己的声誉,如果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保障不了,学校宁愿不扩招。比如中科大大部分专业有接近十年的时间,没有扩招。清华、北大本科阶段也没有大规模地扩招。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系下,知名院校也没有扩招的动力。尤其是清北华五等高校,还有一些知名的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高校,扩招的动力不足,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这些学校能获得高额的财政拨款,另外一方面,学校能通过校友捐款,办各种研修班、培训班赚取“外快”。反而是,综合实力较弱的学校,越是有扩招的“需求”。

大部分地方高校都面临着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些学校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扩招,依靠大规模地招生。

从开设专业的难易程度来看,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明显比理工科类专业,低很多。理工科类专业,至少要有实验室,至少要有科班出身的教师。人文社科类专业,只需要招聘几名教师,买点教材,就可以开始招生。

现在文科类的博士生,特别是非985院校的文科博士生,主要是被一些地方院校“消化”了。人文社科类专业,看似门槛很低,但是,想要真正入门,难度还是很高的。这些半路出家的博士生,甚至教授们,有不少人就是在“误人子弟”。

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在进行某种有默契的“交易”,学生不问老师讲得好不好,也不问老师是不是真正理解自己讲的知识,老师也不问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学懂了。

老师照本宣科地念教材、课件,学生考前亦趋亦步地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背背课件,双方皆大欢喜。直到学生进入社会,开始找工作,直到学生准备考研,很多问题才暴露出来。

看似对双方都有利的共赢,实际上,牺牲的是学生长远的发展前途。而真正受益的是,高校的大量冗员。现在部分高校的博士生、教授们,有一半以上的人,离开高校,是找不到工作的。其实就是学一些无用的专业,浪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如果部分地方高校,教师管理仍然比较混乱,学校仍然需要依靠招生来解决资金问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肯定会越来越差。

要说扩招文科类的专业,往往是实力很一般的学校,尤其是很多的二本院校,所在地都是地市级别的,招生遇到难题,所以拼命扩招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专业,满足广大中等生和家长们上本科的意愿。

另一类就是民办二本,也是招录大量垃圾专业的聚集地,因为现在很多家长哪怕让孩子复读也不愿意上高价民办二本,毕业后存在感极低,不考研几乎很难找到工作,依靠考公、考事业编也是难上加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