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对: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学一年级语文生字 第28集)

一、字形演变

“对”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一只手持蜡烛的形象。

金文仍为一只手持某物的象形,但所持的东西变化较多,异体也较多。写作:

秦代小篆“对”很少见,常见的为清代人所写。小篆在继承金文的基础上发生了讹变,右边的“手”变成了“寸”,左边上面从“丵”,下面有的从“口”,有的从“土”:

隶书延续甲骨文、金文写法,字形不统一。写作:

楷书基本有两种写法,后统一为“對”,现代汉语简化为“对”。

二、含义

“对”,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或从士,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一说士)。本义为应答。赵明诚《金石録》:“周以后诸器款识,对字最多,无从口者。疑李斯变古法作小篆,始从口,至文帝复改之耳。”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说:“对,遂也。”意思是顺着心意就说对,也就是不错的意思。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对,答问也。”意思是回答、应答。《广韵》:“答也。”如:无言以对、对答如流。《增韵》:“扬也。”即显扬;指扬威。《诗·大雅》:“以对于天下。”注:答天下仰望之心也。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叫对、对策、对诏或奏对,是皇帝就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策问,应试者做出回答。

“对”还有朝着、向着的意思。如:对牛弹琴。相对是互相面对着面的意思,用这个意义的“对”组成的词都有双方对立的意思,如对峙是相对而立,对抗是双方对立相持不下,对垒指两军相持,对话指双方交谈,对质指面对面的质问和当面对证、对簿。

“对”还有相互比较的意思,如对照、核对。对当针对讲,如:对症下药。“对”也指处于相反方面的,如对岸、对门、对立面。对还有适合、相当的意思,如门当户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