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师保持教育初心, “双减”才能看见成效

新学期,各地“双减”政策相续出台。因为国家层面的“双减”政策,只是给了一个指导意见。各地还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实施符合本地情况的“双减”细则。

不过,尽管各地的“双减”细则可能有所差异,但是却至少有两点应该相同。

首先,作为老师应该有育人的初心;

其次,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应该读懂“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和初心。

不得不说,“双减”政策有利于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这一点作为当地教育部门应该把握住这个方向,将好的政策用好,制定符合家长心里预期的好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家长教育焦虑的核心问题,除了孩子的学业情况外,还有养育成本问题,其中养育成本问题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孩子的日常照顾问题。

众所周知,除了寒暑假照顾孩子让家长头疼外,还有日常孩子放学接送的问题。

如今,许多“双减”政策细则出台,有些地区学校除了在课后多了2小时服务之外,其余的上课时间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一些家长需要面对12点下班,同时12点孩子放学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么报“小饭桌”,要么就是“提前下班”。除了中午之外,还有下午的尴尬时间,有些地区学校在6点10分左右放学,这就是说,家长们的工作事业需要紧紧围绕在孩子学校的周围,否则也需要给孩子报“小饭桌”。

这样一来,过去家长报“小饭桌”,现在依然要报“小饭桌”。

这样的体验,对于家长而言,除了有了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多出了一笔开销之外,感受不到深刻的变化。无疑,这样的“双减”细则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甚至会让国家的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也可能激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可能出现这样的“双减”细则,根源还是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当地出台2个小时课后服务的目的。可以说,做教育不能没有育人的“初心”,更不能“拍脑袋”执行政策。或许,学校称为服务机构不合适,但是有些学校最为奇怪的是:无法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却能够解决老师的吃饭问题。这让一些家长很难理解,毕竟最为育人的地方,可以是灵魂的塑造场,更应该注重“灵魂”的示范作用。

当老师有饭吃,孩子却没有饭吃,这又会给孩子心里落下什么样的印象?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能有太重的“官位”思想,要多从育人的角度想问题和做决定。也就是说,并非谁都可以做学校的领导,没有“教育初心”,或许能够培养出成绩好的学生,却很难培养出国家脊梁。

爱国教育也绝非口头的“宣传”,而是源自学校一点一滴的影响。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学校应该是爱国教育的主阵营,别让学校的“决定”伤害了孩子的“爱国心”。

当然,也有些学校做得比较好,可以说完全领会了“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彻底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不仅安排了合理的上学和放学时间,还为孩子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计划。而这样的学校管理者值得赞成,也是合格的“园丁”。

可以说,这样的学校用实际行动为家长传达了一个信号:孩子家长生,学校来教育。

可以说,教育关乎国家的方方面面,如果教育工作者缺乏教育的“初心”,那么国家的人才培养可能会受到影响,至于“双减”这样的好政策,也应该让其发挥作用,否则普通老百姓的教育焦虑很难消除,最终连生育意愿也成为了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