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报名时,关于“要不要考研”的讨论在毕业生家庭话题成为焦点。知识门槛获取的扁平化,学术理论和专业文化不再如传统那样神秘,尤其网络信息技术给予知识传播和普及的羽翼,哪怕身在深山之处也能“知天下大事”。何况,在技术创造、价值交换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个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技艺本领以及沟通交流、开阔视野和逻辑思维等等,都在成为社会竞争的权重砝码。相对应,知识理论的专业化反倒成了“折现”的壁垒。
在过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视为主流价值观,甚至主导了一般家庭实现阶层跃升、代际提高的思维理念,也激励社会流动的内在观念。但是,万物互联、信息爆炸,哪怕知识都可以“付费获取”,抖音、知网、社交等各种平台,都在打破“学习”的传统框架,“充电”的随时随地、成长的不受边界、知识本身从“象牙塔”走出来。“校园”不再是传道解惑的唯一发源地,只要心怀虔诚、秉持梦想、孜孜以求,就能与知识和时代保持“唾手可得”的密切联系。
可以说,我们一部分家庭和学子在抉择“要不要考研”过程中,更多还是与这个开放多维、迅速更新的活跃时代保持了一定的同频,不再是专注于某一种单一的传统观念,“把所有的宝压在了学习学历上”。“要不要考研”,是一个现实课题,也是人性自然的话题。
以一个人成长的年纪和痕迹来说,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大都在22周岁左右,7岁启蒙、9年义务、3年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3-4年大学。对一般的家庭而言,供养一名大学生,需要举全家之力,同样也寄托了全家的希望。所谓“凤凰男”和“凤凰女”就是如此而来,当然在大学普及的当今,这样的观念也在慢慢淡化,大学平视、职业衔接、社会“后坐力”更被看重。放置整个社会观之,新一代的农民工走上历史舞台,不乏同样有着大专、本科等学历,从事的职业有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直播平台等服务业,只是传统一线生产和建筑工地的上一代农民工有着行业的区分。或许,这也是许多家庭选择考研,拉开基础“敲门砖”差距的“奋力一搏”。
但是,“要不要考研”的命题作出“要”的选择,面临一个更为现实的命题解答:考研毕业后怎么选择?
我们要承认一点,读研所付出的三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成长期最重要的3年,不管是哪个行业,有3年的工作经验、年轻的标签,机会同样会在等同背景和层次的人群中冒立出来。何况,现如今极个别大学面临的教育问题,不是“学用脱节”的问题,而是所学跟不上社会变化的问题,远远落后于社会技术创造、万众创新的问题。那些高端技术产业和强劲企业,不乏个别走在了科研发端的大学实验室的前头。可见,在大学经历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能否真正与社会生产和高端创新进行衔接,而获得相应的价值报酬,回馈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所付出的、以及期待的呢?还有一个年轻人的未来之成长?
当然,我们以人生算法题来探究“考研”,无疑是有些低俗的,尽管它很现实,毕竟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更是无价的,追求学识进步、遨游知识海洋,实现人生单纯的精神升华,远远比工资3000元一个月,还是年薪过百万,来得更为“高大上”,这或许是整个教育导向的正确之处。要知道,我们不能以单个体的选择,或是一个研究生的失败,来衡量整个教育导向。整体的方向正确,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过去,我们靠教育赢得辉煌发展,未来必定以教育走向新的辉煌。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承认研究教育机制的科学性、伟大性和正确性,沿着方向矢志不渝推进。
只不过,在大环境大背景的新时代下,一个普通家庭如何正确审视个人发展、未来价值、教育机制、方向谋划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条件、个人的资质和意愿以及所攻的专业领域,还有学成之后的发展方位,都得作出个整体客观的分析。
当然,我们推倒“要不要考研”这个命题,换成“为什么考研”这个命题,或许更能帮助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