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关于双减的文章,被人“喷”的不想继续敲键盘了,心情暂时受了一点点影响,也不知道这双减是伤了多少人,不管他们反对声音的出发点是什么,反正现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校外培训点还是点点了刹车,门前不再车水马龙了。有的选择大门紧闭,有的选择将“金字招牌”改名,有的听说还在偷偷摸摸的干着。但推销课程的电话和信息是终于停了。
从读书时开始,我就讨厌补课,所以对于我的孩子,我也没有主动给孩子提供补课的机会,除非孩子坚持,比如大女现在在学习日语,也许我这个爹做得不够称职,但我还是这么做了。
对于补课也好,校外培训也罢,家长的思维意识已被带了节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句至理名言。说句不中听的话,并不是孩子学习好就能有多大出息,学习差的孩子就没出息,当然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在我们自傲意识里,那是一个很值得炫耀的面子工程。
阶段早已成机器模式,星期天也只能叫星期七了,除了仅留的晚上休息时间外,除了学习,考试,就是再学习,再考试。不仅学生,还有老师,家长集中一船,不停止的摇动着手中的船桨,荡向高考的终点。拼搏意识在这似乎被挤变了型。
早托晚延已进入小学了,家长们都“忙”了,应付不了小学的作息时间了,可忙的背后,我认为我们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缺的是一种信心,我们总是担心小孩不能处理好上下学的安全问题,不能处理好放学后独自在家,我们甚至已经没了尝试这么做的勇气,管在视线内,控在意识里。这样下去的结果终会推迟孩子的意识成长,现在家长接送 的孩子,已被有些人形容成“巨婴成长记”,对于这种说法我还是持反对态度,这个主要原因并不是对孩子不放心,而是为了节省孩子有限的“宝贵”时间,我是这么认为,以前也是这么做的。
我记得小时候,三里五里上学放学自己解决,以后二胎三胎的出现,会不会改变这种局面,我不敢下结论,这一代形成的意识,估计几代人都改不了,也许这种意识已根深蒂固,无法转变。孩子已成手心里的宝。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没有数据,文章空洞也好,垃圾也罢,我只是表述着我自己的一点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