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博士统考或成过去式, “申请—考核制”登上舞台, 学生需了解利弊

在“考研热”渐成趋势的当下,逐渐催生“考博热”,更多研究生在毕业后通过读博,接着为自己赋能增值。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20年,我国博士毕业人数就已经高到六万余人。

随着考博人数逐渐增多,博士考核制也开始发生转变,曾经的统考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申请—考核”制度渐成大趋势,学生需要提前了解其中利弊,做好规划。

博士“统考”或成过去,“申请—考核”登上舞台,学生需了解其中利弊

有网友笑称,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这虽然是对博士的调侃之言,但是也可以间接看出博士难度之高,让普通人难以企及。

如果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那么考博可能就是从一而终的后悔,尽管如此,依然有人前赴后继,为梦想赴汤蹈火。

曾经,想读博可以通过“直博、硕博连读”等形式,如今,不少高校已经逐渐转变为“申请—考核制”,统考或将成为“过去式”。

从原来的“统考制”变成现在的“申请制”,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曾经博士统考也有着“一考定终身”的影子,未免有失偏颇,博士生应该更具有科研能力,而不是只会背书的书呆子,可见对于博士的考核应该多方面考虑,而不能单一化。

很多院校想招一些适合做科研的博士人才,但是碍于当时的考核制度并不利于选拔真正的科研人才,于是“申请—考核制”便应运而生。

学生想读博士的话,学校需要看个人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曾经获得过哪些奖金、竞赛奖等等,课题研究内容也是重要考核项目。总的来说,这样的考核标准更为全面,可以更好提高人才与学校的匹配度。

博士“申请—考核制”将成为大趋势,其中的利弊学生需要提起了解,做好自我规划。

虽说考博形式逐渐发生改变,但万物总归具有两面性,我们需要辩证看待。

★“申请—考核制”的利好之处自然很明显,这种先申请再考核的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含金量和专业性,想申请博士就要让自己成绩“亮眼”,才能吸引老师青睐。

间接提高对于博士生的要求,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论文水平都是必须兼备的“硬通货”。尤其对于一些名校来说,申请者可谓是“英雄辈出”,如果你的简历不够亮眼,在第一个环节就要被淘汰。

可见,这种改革有利于倒逼硕士生不断提高自我能力,为申请博士早做打算,间接提高博士生的含金量和专业程度,想要浑水摸鱼,可能够呛。

★“申请制”优点明显,弊端也不可忽视。尤其对于那些专升本或者本硕出身双非院校的学生来说,并不算一个好消息。

初期审核材料意味着导师可能会更看重学生过往学历和经历,这虽然没有决定性作用,但很难保证没有任何影响。

细想如果你来自双非院校,碰巧和一位本硕均来自985名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导师会更看好谁?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申请制”没有原来统考制那么明显地量化考核,更看重能力,自然就会受到主观化影响,这一点弊端学生需要提前知晓,做好心理准备。

小编有话说:

随着“申请制”逐渐普及,不少“出身欠佳”的硕士生开始焦虑自己的未来,其实大可不必。

如果学生想接着读博,可以早做打算,比如在研二暑假就可以着手联系导师,多找几个院校,和老师沟通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听取老师意见,再做好权衡。

既然先天不足,就要后天弥补,而不是怨天尤人,毕竟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