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本科无缘985,熬到博士也没戏?
当前,一些企业对于人才的认知,还停留在“学历”上。
或许,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通过学历筛选,可以降低招聘人才的成本,但是也可能失去获得“优秀人才”的机会。不可否认,能够进入985工程高校亦或是211工程高校的学生,非常优秀。不过,对于人才的成长,有些人一直是,但是有些人却可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这也就意味着,有些人才并非一开始就“优秀”。
然而,经历高考后,有些学生进入到了名校,有些学生进入到了普通高校,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区别,或许感受不是很深,但是当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学生的“身份”,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些招聘会,他们连进入资格都不具备。
那么,本科无缘985,真的熬到博士也没有戏吗?
或许,有人留意到,有些人功成名就,却抹去了自己本科的院校亦或是淡化这段求学经历。且不论,这些人如此做是否正确,但是这也足够反应本科高校非名校,给一些人的成长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
9月,是一年一度的“保研季”。
有人说,考入学校的研究生含金量更高。然而,实际上,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形式,要说没有缺陷,那么恐怕从“哲学”角度来看,都说不过去。因此,推免选拔机制也是有着天然的优势,让更多优秀者脱颖而出。
不过,在考研的路上,一些非985名校的本科生,似乎读研难度不小。
实际上,“出身论”早已经被废止,但是在教育领域的“出身论”却似乎还依然存在。无疑,如此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存在,显然是不健康的。
在名校保研率不断提高之下,那些非名校的学生,想要进入名校读研究生的难度会再次加大。据悉,清华大学2020年保研率达56.2%,北京大学为54.73%,均超过50%。有人戏说,这是985名校的“近亲繁殖”。
可见,对于非名校生,进入名校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可是,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不断攀升,直至2021 年已经高达377万人。事实上,教育的竞争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出现“闭环”。或许,保研对于本校的优秀生是一种“鼓励”,但是作为名校生,也应该有“竞争”的勇气。我们有的高校,不能对外招生以“开放”姿态,对内却实行“高标准”,在选拔有些人才方面,应该是一视同仁。
然而,在如此背景下,硕士圈也出现了鄙视链——学硕>专硕>非全日制。
而从就业方面来看,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处境并不好,用人单位存在招聘歧视。因此,在教育领域,或多或少存在名校对非名校的鄙视链,也存在培养方式的鄙视链。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痛并快乐着”。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人都渴望提升自己的学历亦或是能力,他们也的确需要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不过,如果说本科无缘985,熬到博士也没有戏,无疑会对人们的学习热情泼了一盆凉水。
因此,在教育领域应该保障合理的“竞争”,消除隐形的“出身论”,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机会通过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或许,推免的确存在一定的好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该被忽视。
当各种阻碍人才成长的“壁垒”被打破,那么或许我们国家的 才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