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课堂笔记做得太漂亮, 也是一种懒惰

有这样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了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进行笔记的重要性,它是人类千百年来总结下来行之有效的学习心得,所以很多老师和家长学生有没有做笔记。

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上课非常忙碌,笔记本记录得非常满当,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字一句都会记录下来,甚至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不放过。这样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令家长感到很安心,觉得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差不了,然而考试分数下来后立马受到了一万点的暴击,原以为孩子能够成为王者,没想到却是青铜,分数惨不忍睹。

学生本人也感到万分委屈,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什么我这么用功成绩还这么差,难道我真的不是读书的料?

笔记记得太勤,实际上一种思维的懒惰

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这种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但把学习的方向搞错了。学习知识技能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做笔记,而在于理解掌握。在上课时,如果一味地低头做笔记,不开动脑筋思考分析,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无异于承担了“复印机”的功能,确实记录了很多内容,甚至连老师本人也自愧不如,但一节课上完后的成果可能就仅仅是机械地记录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而已,至于讲什么内容、自己有没有理解根本不知道,自己却以为自己记录得明明白白就全都懂了,实际上没有,结果考试时一脸懵逼。

那么,应该如何做笔记呢?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记录笔记上时,花在思考和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上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就减少了,因此应该学会尽量减少记录的数据量,力求做到记录的每一个字都是真正值得记录的。

第一,上课前把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全部都预习一遍,看看自己哪些是看得懂的、哪些看不懂,把看不懂的内容在课本做好标识,好上课后带着问题听课。

第二,上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讲,在听预习时能够理解的内容时,把重点放在老师讲解的思路跟自己之前所理解的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很大不同并觉得有价值,用自己理解后组织的语言记录下来;在听老师讲预习时自己想不明白的内容时,先认真听,看自己能不能理解,然后再记录,标注好解决问题的重点在哪里或者哪里还不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内容之间要预留一定的空间,方便以后做内容补充。

第三,下课后复习上课内容,将课本和笔记本结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课时的情绪,思考这些知识内容的来龙去脉,回忆到没有记录的内容或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把这些内容记录到预留的空白处,然后再去做作业或者练习。

总而言之,上课绝对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地不停做课堂笔记,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动脑筋去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录自己不会的内容和感悟到的东西。即使记录自己不会的内容也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抄老师的板书和原话,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这样无形中就又多思考了一次,印象会更加深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