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我们每个人的称号。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现不少人的名字里要么有多音字的存在,要么就有个别生僻字,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时,往往有些不好开口。
而成长的路上,老师叫错学生名字,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记得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时期,班里一位叫程曾的女孩儿写了一篇作文,在县城获奖了,学校领导在颁发证书时,将程曾(zēng)念成了程曾(céng)。然而这又有什么影响呢?依然不影响她获奖的荣耀,也影响不了同学们对她的称赞。
上大学时,班里有一个男生叫黄勰,老师在点名时往往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支支吾吾地喊着:“黄,黄思什么?”见老师有些尴尬不知所措,他主动举手化解尴尬:“老师您好,我叫黄勰(xié)。”叫错了名字又怎样呢?无非就成了一堂精彩课程的别致开启,在这个过程里老师认识了这个汉字,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个汉字的认识。
02
然而,今天早上曦曦妈却听说了一个因为班主任叫错学生名字,被硬核家长要求更换班主任的事情。
邻居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目前就读于女儿所在小学的一年级一班,班里有个男生叫“陈召锦”,“召”是一个多音字,有zhào 和 shào两个读音, 而我们重庆人往往又受方言影响,将这个字习惯性读成一声“zhāo”。
一年级上册的孩子,目前还处于拼音阶段的收尾教学阶段,为了让孩子们更为扎实的掌握拼音,老师在课堂上便叫孩子们写出自己名字对应的拼音。这个名叫“陈召锦”的孩子,将“召”字的拼音写成了“zhào”,老师给孩子圈出来,在旁边写了一个一声的标记。
孩子回家后告诉妈妈:“我的名字本来就是四声,老师今天给我改错了,她说应该读一声。”按常理来说,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没事儿,老师可能没注意这是一个多音字。”又或者我们私聊老师,告诉老师孩子的名字我们平日里是怎么读的。
然而这位硬核家长的操作从一开始就有些与众不同了——
首先,她甩了一张手机截图在班级群里。是她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到的关于“召”字的简介。上面不仅标注了“召”字的两种读音,连解释也一并附带了。
其次,她将老师在班级群里@出来,写了这么一段话:“我儿子名字中的‘召’读四声没错,他说你给他改错了,还给他改成了一声。”并附带了两个苦笑的表情……
徐老师是一位老教师,教龄在二十年以上,家长的这种做法好似让她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她也因为一时情绪失控在班级群里与这位家长怼了起来,期间她运用了“自以为是”、“井底之蛙”等词。双方战况焦灼,其余家长就像看客,谁也不敢吱声。
而后,事情越闹越大,这位家长竟然在班级群里扬言要找校长换班主任……
03
一个名字的读音而已,最终弄得“你死我活”,显然有些小题大做了。
同样作为家长,通过这件事我们又应该从中领悟哪些要点呢?曦曦妈认为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1)尊师重教,不要给孩子树立一种“你老师教得差”的想法。
一个老师在评改作业和试卷时,往往是以几十份为单位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正确的改错,错误地改对等情况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算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家时孩子偶尔做了训练,我们自己改自己一个孩子的作业,往往也容易出现看错的情况,又何况老师是要同时批改几十份呢?
我认识身边一个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其女儿进入小学之前从未接触过拼音,当时幼儿园不允许教,而她作为家长也没有意识去进行适当的启蒙,这就造成了孩子正式进入一年级后相当恼火。
半学期下来,她已经被老师私聊了七八次,老师希望她监督孩子在家认真完成读的作业。而她不仅不会认真听孩子是否读对了,每次都只是一脸无奈地说:“我女儿在家读了的啊!周末读,平时读,国庆七天假期也天天读。”我告诉她:“不仅是要读,关键是你得去判断孩子是否读对了。如果读的都是错的,那读和不读有什么区别?”
然而,她丝毫不听劝告,甚至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及:“我女儿的老师教得真差!我下学期要换班。”
不管是老师念错孩子的名字也好,也不管是孩子拼音学得差劲也罢,我们都不能在孩子面前,随意给老师贴上“教得差”这样的标签。要知道,一旦这样的标签深入孩子内心,孩子很难再对这个老师产生崇拜感。而此后,孩子所有的懈怠和不努力,她都会用“老师教得差”来进行自我敷衍。
(2)大事小事先私聊,不要动不动就去班级群找存在感。
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时代,好像为了更好的家校共育,就必须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似的。但实际上,在给家校共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弊端。
一个班级几十人,其班级群的人数可能就达到了上百人,因为一个孩子的背后,往往会有两个家长进群。在这个班级群的大家庭里,老师就好像大家长,把我们组织在一起,这是一种缘分,而对每个家长来说维护好班级群的和谐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对老师有哪些建议也好,对老师有哪些不满也罢,我们都应该先从私聊着手。而不是因为自己占了一点点理儿,就去班级群里把老师@出来,进行一阵说教。维护老师在班级群里的大家长身份,是每个家长应该做到的事情。因为当你在班级群里和老师互怼时,其实也污染了班级群的和谐,甚至不惜让自己和老师双方都成了众多家长议论的对象。
——————
班级群里的争吵,看上去家长似乎赢了,但实际上却输得一塌糊涂。有句话叫“得饶人处且饶人”,更何况是孩子至少要朝夕相见六年的班主任呢?
对于这位家长的做法,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跟曦曦妈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