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重拳出击整顿教育机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教育机构的存在必然有其意义,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出手整顿,并且一出手就是重拳出击,直接让许多校外培训机构走投无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你了解其中隐藏的含义就能理解为什么要打击校外培训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校外培训成了暴利行业,许多课程收费极高,尤其是面对升学阶段的学生,似乎不接受校外培训就会落后。而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投资不遗余力,渐渐的校外培训影响到了“教育公平”的国策。
教育公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影响国民生计的头等大事。教育公平的其中一个方面就体现在师资力量上,一些比较厉害的老师,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讲解的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能够让学生重新的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对相关的内容感受深刻。
顶级名师就是这样开展教学工作的,只是在以前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概率不高,更别说一整个班都是这样级别的名师。随着校外培训的出现情况就出现了变化,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毕竟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可以不惜血本的投入,因此是不是就能利用资本将这些各个学科的精英教师集中起来,组成全学科无死角的教育团队,利用名师效应的吸引力招生自然不是问题。
许多培训机构的运营思路就是如此,与老师签订合同,随后利用名师的效应进行招生。衡量一个教学机构的高低并不是看它的体量,更为重要的是师资团队,当然这些机构给老师们的待遇要远远超过一般学校,甚至培训机构工作一年顶的上学校十年的收入。
很多地方逐渐发展成培训机构将顶尖教师招入其中。学生们想要获得最好的教学体验就必须付出昂贵的学费进入教育机构学习,慢慢地,在公立学校主流教育之外,出现了按资分配的精英教育模式,两者价格相差极大,老师的能力也相差极大。甚至培训机构之间也存在师资力量不匹配的局势,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摇身一变进入培训机构担任老师,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只是教学是一个严肃的事情,需要常年的教学经验积累。
一些教育机构对外宣称自己的老师曾有高考命题经历,这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发展到现在高考的许多大致内容都可以“预测”。既然是预测,当然准确性未知,不过凭借积累的经验进行专项训练,不断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要比毫无头绪的题海战术有效的多。
老师在专项训练中可以为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设置分区,让他们的学习既有挑战性又能培养自信心。这就是顶级教师的作用,当然能享受这些服务的也不是一般家庭。教育机构高额的费用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换句话说教育机构服务的群体就不是一般家庭。
如果长时间发展下去,名校竞争逐渐就会演化成一部分头脑聪明的学生和大部分中产阶层的孩子之间的角逐,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接受的教育不同结果不言而喻。
一家成长起来的教育机构会利用资本将附近的好老师集中起来,公立学校则成了教育机构的培训中心,教育资源一步步变成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资源,曾经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是穷孩子与富孩子平等博弈的战场。然而若是继续由着培训系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壮大,想要接受更好地教育必须花费更多的费用,对于原本就家庭普通的学生来说没有机会接触,让高考也变得不再公平。
明清时期朝廷举行科举考试,南方的学子要比别的地方多得多。因为南方经济除了要比北方发达以外,教育环境也大不相同,福建、浙江两个地方的文人士子比全国其余地方加起来都多。经济方面的优势可以反馈到各个阶层,寒门出贵子也是万中无一的存在。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录取制度,运行几十年慢慢的也出现了分层,而家庭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也越来越高,试问一整个班都跑去课外辅导,还有那一个家长能坐得住。这个世界确实存在一种自发趋势,财富与资源会不断向上集中,而追求公平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这种现象。
在追求公平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挫折,这次针对校外培训和学区房的政策目的就在于维护教育公平,同时国家对 出台了相关优势政策,让不同发展方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标,随着社会科技化不断进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未来无论是走常规教育的学子,还是走 的学子,都能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当然针对改革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毕竟没有任何政策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例如这次整改就让教育行业大地震,不少企业开始裁员,让一部分人深受影响。何况对于“公平”二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对此只能是照顾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尽量保证公平,这也是现行政策的出发点,保障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让教育、住房趋于公平化,让更多的学子接受相同的教育,共同为我们的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