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致高二家长: 高二这一年要这么准备, 等于一只脚迈过一本线!

无论是特尖生还是优秀生或普通学生基本上都说“上高一时,觉得新鲜,忙着适应;高二没好好学,忙着玩了;高三知道学,想学,又来不及了。要是有机会在上一次 的话,我绝对不会考这个分儿。孩子们的回答,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高二这么重要,你意识到了吗?

认清自己

高一需要掌握 40%左右知识点,高三几乎不学习新知识,以复习为主,而高二最为关键,承上启下,需要掌握 60%左右的知识点,学习内容多强度大!所以,高二的关键词就是“分化”,会有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对号入座”:

第一种,高一适应得非常好,成绩名列前茅,只要高二继续保持住,趁势而上,未来高考就可梦想成真!

第二种,高一适应得还不错,成绩中等水平,不知道高二能不能跟得上?是挺近优秀呢还是下滑掉队呢?真的心里没底!

第三种,高一适应得不理想,成绩差强人意,到了高二会怎样?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啊!能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呢?或者心灰意冷破罐破摔?亦或反正就这样了,听天由命吧!

你到底是哪一种?必须认清自己!

第一种,恭喜你;但不能借机放松;仍需一如既往奋勇前行!切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二种,不要纠结;你还有机会脱颖而出;关键是从当下做起,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学好每一个知识点!

第三种,不要泄气;没有人能够打败你除了你自己;你就此放弃就彻底没希望了,你努力付出就有收获,至少不会比现在差!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拼到不能再拼,你就逆袭成功了!不试试,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

认清自己,心态端正后,当务之急就是给自己定位,确定目标!

高二常见两个问题

高二是 三年最难把握的一年,它没有一年级的新鲜感也没有三年级的紧迫感;高三时由于高考迫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对高考的思考又让他冷静下来,想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进入高二,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大概确定,距离高考又遥远,同学之间也特别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做法都产生了,是最容易玩得疯走得远的时候。

高二的学生大多在十六岁上下,此时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已基本形成,这些都与成绩的关系极大,绝大多数孩子足够理智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成年人需要提醒孩子清楚看待自己,明白情绪、情感、个性与学习、与自己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让他们清楚周围的同学,看看成功的同学,从同学的成功中得到启发,自觉地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地互相管理。

成绩易波动

高二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 三年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成绩明显退步,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因此,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正确对待成绩变化,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现代教育观提倡赏识教育,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我们那个年代不同了,我们对孩子要多鼓励,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帮助,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应肯定他的进步,就是肯定他的自信心,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高二学生除了每学期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还要参加五门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压力也不小。但任何好或者不好的成绩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家长要心中有数,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做到始终关注与鼓励。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考试失败,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在孩子反省之前面对指责,孩子心中极易先产生反感及反抗的心理,此时,无论你多大声地责骂他,也不会有作用,而且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情绪。

如果这样不愉快的情绪反复产生,孩子将预感失败,而不敢尝试,缩手缩脚,消极的自我评价会顽固地保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对失败进行的鼓励,是对孩子表示关切之情,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态度和再次尝试进步的信心,只有这样,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和失败后成功的经验,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关注不等于一味的督促和唠叨,对孩子一味地督促是有害的。

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因其他原因,仅在早晚或吃饭的时候,或一周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由于时间紧,往往容易急于求成,对孩子常说:“专心、抓紧、听话、你要考上大学就给你重奖”等等。

家长的愿望诚然是良好的,但经常这样唠叨,给孩子带来的只有压力和火上浇油。

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 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这一年孩子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

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早恋非常令人头疼。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许多家长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做不到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其实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尤其是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或者只是牢骚,家长一定要耐心听,限制它的结果是她开始沉默,你不再了解她,但是她那些你认为不对的想法仍然存在,甚至更极端。

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

简而言之,你如果不能和孩子交流,他(她)的交流对象很可能就是可以倾听自己倾诉的异性。

别说你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交流了,别埋怨孩子已经疏远你、对你封闭,先从自己做起,把她当成大人,只要你想改变,开始交流的机会总是有的,或许是一张纸条也或许是一个家庭大事的决定也或许就是今天回去和她谈谈开会的感想,行动起来吧。

高二就要确定目标

不管你是哪一种,好生,中等生,差生,你们共同拥有时间,拥有机会,不能自己就放弃远大目标了!

好大学=好平台+好人脉+好就业=好未来,这一点, 生必须得明白;除非你有更好选择,否则,考上一本重点,是你最好选择!

家长和学生就此必须得达成共识,唯有此,才目标一致,形成合力。这本应高一时就应该做的;到了高二再确立目标还算为时不晚。

目标远大,仍需脚踏实地!另外,你一定搞清楚三件事:

1.我所在学校每年年级排名前多少名能考上一本?最好看近三年排名取平均数或者看看上下波动范围!

2.我现在年级排名多少?距离一本排名差距多大或者再往前提升多少名如10名?这个差距就是我要努力的目标!参照近三年跟我一样排名的同学都考到哪些大学什么专业了?搞清楚了,我就胸中有数了。

3.我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这个目标细化为N个小目标来逐一实现后大目标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我要上重点大学!大学目标确定后,该读什么专业好?具体读什么专业,现在说可能为时过早?但未雨绸缪终归强过临阵磨枪,最主要的是思考两方面:

1.未来就业:理工科类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航天航空等,文科艺考类的设计、营销策划等领域应该都不错,都是发展热点;相对来讲,学理工科,就业更容易,选择更多!

2.学科特长:学生哪一科目考试成绩好?到底对哪一科目兴趣大?毕竟,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未来高考更能考得高分!

参加自主招生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准备,同时需要在心理和行动上都全面武装起来。心理上,你要提前知道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和报考信息,选择自主招生要面临的是什么;另一方面,该如何行动并规划好,按照计划落到实处。不管怎样,尽早准备自主招生,多一条选择,为考上重点大学加一道保险,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高二,必须准备好自招!

高二,尽可能在学有富余的情况下,报名参加竞赛,联系发表论文等,为自招初审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夯实各科基础知识,补弱增强,确保一本达线;如果一本都够不上,则趁早放弃自招,免得耽搁时间耗费精力!

高二要这样安排学习

1.把高一期中、期末试卷以及其他重要试卷进行汇总、分析了解自己的长处,找出欠缺或不足,这样,实施下一步学习计划才会“有的放矢”。

2.补缺、补漏。先补容易补的知识,后补有难度的知识。只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3.制订长期有效的学习计划。根据自身实际知识和智力水平以及身体条件,制订长期、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要持之以恒,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将学科知识“类化、细化、系统化”,作全面复习安排。要高屋建瓴,将各科知识分门别类;先宏观调控,再精耕细作;对各科知识如此梳理,学习才会有章法,解题思路才会更为清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5.严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自身生物钟以及对各学科的吸取程度,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根据上下午时间段对文理科的接受情况进行科学安排;每一次的学习时间不宜过长,感到疲倦时就适当休息,不要打“疲劳战”。

6.配合家长做身体检查,进行修养计划实施。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应根据身体状况注意适当调节,身心都要保持健康。身体是本钱,所以要确保健康,定期做一些身体检查。

7.广泛阅读,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应多看一些书,增强阅读量,拓宽知识面!这对将来高考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帮助非常大;尤其语文,是未来高考拉分的大科目,但语文提分是慢功夫,这种学科素养需要一个培养过程,趁着暑假,多看看书,大有益处;等到高三了,复习功课紧,压根没有闲工夫看课外书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