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学里的特殊群体: 隐形贫困生, 网友直呼毁三观, 成因是什么?

文/小编

前言

大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场所,既充斥着勤奋好学的校园氛围,又隐约透露着社会中的人情世故,身在其中的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努力学习,还应当学到一些成人世界的经验与技巧。

和其他学生群体相比,大学生的“自由度”非常高,自由安排学习,自由选择生活,还能自由处置每个月的“生活费”,让中小学生羡慕不已,不过有时候因为太自由,也容易滋生出许多“坏习惯”。

家庭经济不同,生活费也各不相同

虽然时间相对自由,但大部分学生学习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课业安排也比较多,尤其是某些专业,每周五天有四天半都在上课,可以用来兼职打工的时间并不多。

再加上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才是首要任务,但凡条件允许,大部分家长也都不建议孩子打工,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来源主要来自父母的“给予”。

通常来说,生活费的多少与家庭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能给到的生活费自然比较多,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能给到的生活费也就比较有限了。

不过在大学校园中,不仅仅只有“穷学生”或者“富学生”,还存在第三类别,比如平时吃穿用度上完全看不出贫穷,名字却常在特困生名单中的学生,这类学生被称为“隐形贫困生”。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隐形贫困生

一般情况下,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拿到的生活费会比较多,只穿用度方面也能任性一些,既能够吃好的穿好的,还可以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至于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生活费一般,在吃穿用度方面与“富学生”差距还有有些大的,家庭经济条件贫困,来自山村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已经到了吃最简单饭菜,穿最普通衣服,从来不敢有想瘦的程度。

虽然有些心酸,但也有暖心的地方,目前,各大高校都对贫困生提供了“助学金”“特困助学金”等等,就是为了改变有需要的大学生的生活。

可不知哪一环节出了错误,许多名字印在特困名单上的学生,平时的吃穿用度却完全看不出贫穷,有的甚至都快和“富学生”差不多了,因此被称为“隐形贫困生”,隐形贫困生的存在让广大普通学生感慨不已。

“隐形贫困生”存在的原因?

在大学校园里,有个奇怪的现象:越是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往往越不会去申请助学金,特困助学金等,反而是吃穿方面各种节省,还要利用极其有限的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

反而是那些经济条件普普通通,说贫困算不上贫困,说富有又算不上富有的学生,更喜欢在助学金方面下功夫,这种奇怪现象也是导致“隐形贫困生”出现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明察暗访不到位,当然这也能理解,毕竟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学校确实不太能掌握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不过在评选助学金的时候,还是应该加强筛选,确保这笔钱交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里。

第三个原因,应当归结于当代部分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有的“隐形贫困生”并非不贫困,而是仗着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费,还能拿到一笔助学金,于是乎就开始了各种“挥霍”,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很容易影响大学生正确金钱观的养成。

网友直言:毁三观

之前网上风风火火的“隐形贫困生”案例有许多,比如贫困生拿到助学金以后买6000元手机,还有贫困生拿到助学金以后购买4000元球鞋等等,诸如此类的层出不穷。

以上种种让网友们直呼:毁三观!倒不是说贫困生不配高消费,而是真正贫困的人,实在不太可能把这么多钱用在购买一件电子产品,或者买一双鞋方面,要知道一般学生用的还都是两三千的手机,穿的也还都是几百甚至几十的鞋子。

这种消费情况别说没有赚钱能力的大学生了,即便是进入社会工作的打工人,也不敢说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要是有学生因此而被取消助学金资格,还真是只能感慨一句“自作自受”了。

结语: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当然也有资格追求高消费,不过这些都要建立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工挣钱支撑生活的前提下,而不是仰赖助学金,这种行为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教育原创星选榜#

今日话题:关于大学校园里的“隐形贫困生”,你怎么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