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在残酷的中高考竞争压力,以及教培机构和补课老师铺天盖地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宣传口号的影响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虑,不惜血本、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地投资到孩子的学习上,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超前教育了。
今年秋季开学,广州某小学一年级新生,大部分孩子已经提前在外面的培训机构把一年级所有的知识都学完了,部分学生甚至把二年级的课程学了大半,可见超前教育之普遍。
家长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超前教育,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教育培训机构贩卖焦虑的宣传和部分学校的急功近利,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北京海淀区某机构的招生老师,在微信朋友圈“斩钉截铁”地表示:“孩子四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区肯定不够。”
而一些知名小学为了提升生源质量,对入学的新生中文识字量有苛刻的要求:700-800个才刚刚达到“及格线”,识字1000个可以进行阅读段落才算优秀。
就这样,在教育培训机构、学校的裹挟下,家长“心甘情愿”地给刚刚刚才会讲话走路的孩子报各种英语班、识字班,不然孩子就没办法上好学校了。虽然搞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身心俱累,但看到其他家长也是这样做,自己不跟上又担心孩子掉队,只要咬紧牙关跟风了。
对于超前教育,教育部也多次重申不提倡,要求学校不要进行超前教育,但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学校这边是控制住了,但校外培训机构却愈演愈烈。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双减”政策后,所有的校外培训机构都受到严格监管,尤其是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停办或转为非营利性机构。这就意味着,培训机构从此不能无序发展,从事学科类培训更加无利可图,再也没有外部因素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终于可以好好地解决我国过分依赖超前教育的教育环境了。
日前,教育部密集答复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关于“加强幼小科学衔接”“关于顺应学龄前儿童自然天性进行引导培育,禁止计划性、机械化辅导教育”等建议,再次重申: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根据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教授拼音汉字等小学课程内容、以机械背诵等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以及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各地积极推动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同步整治,有效扭转“小学化”倾向。
换句话说,如果家长发现幼儿园专门开设拼音汉字等小学课程内容,让孩子死记硬背,或者上小学时学校和老师要求孩子要学会多少个汉字、英语单词,有理由相信是违规,可以举报,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毕竟这次“双减”是来真的。
那么,不允许超前教育,儿童青少年该学些什么呢?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尤其是年幼的时候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比较听话,好训练,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要想再改变就困难了。
具体来讲,6岁前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物品的习惯等;6~16岁的孩子应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帮助孩子画好了人生的底色,才是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从易到难、由低入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要根据孩子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科学有序地进行安排,才能够培养出健康、全面、具有竞争力的孩子,一味拔苗助长,将超前教育当作启蒙教育、提前学习,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有竞争力。只有让孩子把当前阶段应该懂得的知识技能和习惯培养起来,才能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