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小学课本因为一个“逗号”火了, 家长怀疑有问题, 语文老师也蒙了

学生课本上的一字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是经过老师们反复推敲的。即便如此,编写教材的老师们还是会精益求精,以求做到无懈可击。

每当新版课本公布对上个版本的改动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觉得蒙圈。在我们看来没啥差别的改动,但是对于课本编写的老师来说,却是严谨的体现。有些时候,真的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而更新课本的新版本。

小学课本因为一个“逗号”火了,家长怀疑有问题

低年级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经常需要家长从旁协助,有些家长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能跟老师有一拼了。双减政策过后,学生不能在校外补课,家长只能亲自上阵,努力回忆起自己当年上学学过的知识,再辅导给子女。

有些老师表示:这届家长不好带啊。以前的家长自己不懂教育,也不会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而现在的家长对老师的套路非常熟悉,再加上家长自己也有点“墨水”。一部分家长的学历可能比学生的老师都高,便经常提出各种疑问,常常把老师都问蒙了。

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在帮孩子预习课文的时候,竟然对一个“逗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家长的认知范围里,双引号内的句子,如果是一句完整的话,才能把表示结束意思的标点符号写在引号内,比如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如果引号里不是完整的话,逗号应该在双引号的外面。

而小学生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小狗学叫》中,一个逗号就出现在双引号的里面。家长就觉得跟自己以前学的不太一样,怀疑教材出现漏洞。可能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课文的时候,都没注意到这个逗号的用法,却被这位家长发现了。

面对质疑语文老师也蒙了,看看官方如何解释的

当家长拿着课文向语文老师求教时,老师竟然也被难住了。这个逗号的用法,好像是跟平时教学生的不太一样。不过这版课本是经过反复核对的,不应该有问题了。

家长询问无果,便把课文和自己的疑问发到了网上,没想到话题火了。一时间数以万计的网友,因为一个逗号的用法争辩了起来。其中不乏一些文字工作者,平时不被重视的“逗号”竟以这种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有些人认为小公鸡的话说了一半没说完,后面还在接着引用,逗号在双引号里面无可厚非。也有人坚持,引用不完整的半句话逗号就要放在外面。还有人认为是课本修订出现纰漏应该追责,本来小学生就弄不明白标点符号的用法,一旦出现错误相当于误导,后果很严重。

随着网友们的激烈争论,事态也逐渐升级影响越来越大。实际上论起标点符号的准确用法,我们还是要参考官方的《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还有《作者编辑规范》一书,也对标点符号的用法做出详细解释说明。

根据官方给出的关于“说道”的引用方面,插在话语中间的“说道”,只能用逗号表示停顿。书中还有具体的示例进行举例说明,前半句双引号内也有逗号表示停顿。如此说来小学生课本没有错误,还是我们学艺不精。课本没有纰漏,出现纰漏的是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家长是否应该对课本“咬文嚼字”?

小小的“逗号”引发大大的思考,在这位小学生家长咬文嚼字后,不少网友表示:涨知识了。看来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怕有质疑,不怕有争执,就怕不较真的一笔带过,那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求学态度。

有些网友会觉得这位家长小题大做,弄不好还会让老师觉得家长事多,从而影响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事实上,经过“逗号”事件,家长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估计这些孩子经过老师和家长的争论,已经对标点符号的用法掌握得淋漓尽致。这可能远比老师在课堂上举例说明更加生动,记忆性更强。

同时这位家长也给子女做出了学习的榜样,求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脑海中一直没有问题,说明压根没有思考的过程,一味地填鸭式学习,永远考不出拔尖的分数。

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曾经都敢于提出质疑,论证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意料不到的知识,也能体会到在学习中探索的乐趣。这远比死记硬背刷题,更容易考出理想的成绩。#知识红人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