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面向社会举办的非学历教育,是该管管了

前些年和朋友一起创业的时候,因为注册企业和开办业务,在相关部门和网络上登记了相关信息,在那段时间,就总有各种骚扰和诈骗电话打进来,数量最多的是财务公司和借贷公司,但是意志最坚决,骚扰最频繁的却是培训公司。

当时我们都很奇怪,我们这都是毕业好多年的社会人士了,想学习哪一项技能和知识,网络上的资料多得很,还有必要参加什么培训吗?

但是这些培训公司的销售员,基本都是拿着客户清单一遍又一遍地“电话轰炸”,搞得人不胜其烦。实在拗不过,我就决定去参加一次试听会看一看。

01 昂贵的培训。

实际上,这些所谓“总裁班”、“精英班”,搞的都是成功学那一套。

台上站着一些口若悬河、经历丰富和鼓动性强的“人生导师”,从投资创业讲到企业管理,从自我实现讲到信仰道德,但凡是个心中有困惑,管理有纰漏的企业家,一堂课停下来,都感觉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可还没等你清醒下来,数十名销售人员便拿着令人咋舌的,动辄数万元的培训套餐报价单,开始崇敬而客气地坐在你身边摇旗呐喊。台上的主持老师,还带着刚才讲课时的余威,不断神情激昂地大声报出成交客户的姓名、课程和金额,欢快韵律的音乐在耳边此起彼伏,再加上销售人员的悉心推荐,如果是一个颇具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不在现场马上买单,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我是个另类,因为我没有钱。

02 和教育无关。

而这些培训公司从前期的营销和宣传,再到试听课程的安排和流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为了销售业绩。

那么学习这些噱头十足的营销、管理和成功课程,真的有用吗?

不管有没有用,但总有些在就业、创业和经营上陷入迷途的人,需要一些“成功学”和励志学的洗礼。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各大书店、报亭和旧书摊,销量最好的永远是那些有关团队、管理和励志的“心灵鸡汤”。

看起来有用,读完了困惑,过几天就忘!

“成功学”的营销就是这么神奇,他将一些大众化、通俗易懂的普适概念精心包装一下,揪出某一个环节,搞出一个噱头,炮制出一个标新立异的概念,然后再将这个概念套在我们具体的生活经验上。

如果你真的花费数万元去买这样一套课程去学习,你自然很容易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道理。可是据我所知,很多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意兴阑珊的导师,讲的都是从网络上抄来的段子,道听途说来的笑话,甚至有些培训公司在经营不善,无钱邀请知名培训讲师的情况下,连“总裁”、“董事”的家人也被推到讲台上授课。

所以实际上很多打着总裁、经营和管理旗号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班,从一开始就是别有用心的。商家想赚的是高额培训费,企业定制课程是为了展示形象、彰显实力,企业家积极参加是为了到处游玩,结交优秀伙伴。

这一场场抱着商业目的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实际上和教育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03 精准的打击。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平台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就是准备对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的,打着堂而皇之的名义,大肆营销、卖课和拉拢,采用高端人才培训班的形式,却没有实行“教育之实”的乱象,予以精准打击。

可想而知,社会上各类巧立名目的非学历培训班已经够多了,可一旦再加上名牌大学的“联合办学”,必然会给某些犹豫不决的培训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打着名牌大学旗号的“成功学”课程,必然更好卖!

然而,如今在社会上喧嚣尘上的非学历教育,虽然聚集了不少财富,解决了不少就业岗位,但是其“轰炸骚扰”和“营销噱头”,却在真切地伤害着“教育”两个字的威严和纯净。

说到底,所谓“总裁培训班”、“精英进修班”,充其量就是一些企业家聚集在一起,聊天吃饭交友,虽然吃相难看一些,但也没什么大碍。

但是,如果各大高校只顾经济利益,却不顾学术形象,和这些培训机构联合起来赚钱敛财,那么对高校本身的形象建设和学术氛围,其实是很大的伤害。

况且,还有一些在就业中陷入迷途困境的毕业生和年轻人,糊里糊涂地跑去参加这种高端进修班,这就是纯粹的误人子弟了!

总之,高校面向社会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班,是该管管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