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写 论文文献综述 时应走出哪些误区

第一,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占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以免“挂一漏万”。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可以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研究者要尽可能地搜集和占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处理,这是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

也就是说,真正的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的“文本”或“类文本”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借鉴、继承和扬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批判和反省中提升自己研究成果的品位。

现在较为常见的问题是:许多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查阅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而对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关注不够。就学术研究而言,后者与前者同等重要,对于某些特殊的专题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说,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规划等,不仅包含着过去相关的教育研究成果,而且也蕴含着各种教育研究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是未来研究不可忽视的文献。

第二,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研究的起点,但要力避过度依赖别人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是逐步推进的,任何新的研究都根基于或有赖于过去研究的积淀。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依赖前人的观点或以往的文献。

从历史的长河看,没有哪一个观点能一统天下,也没有哪一种研究成果能逃遁批判、质疑甚或反对。如果今天的研究过分地依赖于以往的研究抑或某种理论与观点,最终将难以实现突破和超越,取得更大的创新性成果。

然而,不少研究者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撰写文献综述之后,很难走出别人的思维框架,总是不自觉地重复别人已做过的研究,复述已有的学术观点或思想。另外,还有不少研究生喜欢或习惯于在别人做过大量研究的领域选择学位论文主题。

在这些人看来,在已有相当研究基础的研究领域选题,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多,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此种种,无疑都是对以往的研究过度依赖的表现,不利于学术创新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第三,文献综述要着力于学术增值,力避“记流水账”。实现学术增值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最为核心的是找出各种研究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有鉴于此,文献综述要时刻注意对原始材料进行区分和梳理,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不同阶段关于某个问题的各种研究之间的内在关系。

原始材料常常是零乱的、无序的,甚至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漏,不同层次、类型和阶段的研究错乱地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往往是没有关联的,研究者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

当我们做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譬如,撰写一篇题为“教育规律研究三十年”的文章,那我们不仅要揭示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和21 世纪初三个不同阶段研究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要揭示三个不同阶段研究的传承关系,即90 年代的研究对80 年代的研究是如何继承与超越的,21 世纪初的研究对90 年代的研究又是怎么继承与超越的。

假如我们只是将20 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按时间顺序简单罗列出来,不加任何的分类、分层和关联论证,这样的“文献综述”或“研究之研究”是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的,因为它没有任何“学术增值”。

我们坚信:那种简单的、齐全而繁琐的、缺乏关联论证的文献罗列,只是一种低层次的描述性文献综述,绝非有学术增值的批判性或解释性文献综述。然而,我们的很多文献综述没有走出这种误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