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 将学生分为“领导子女”等11类, 是否应该?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努力奋斗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可现实生活中教育却很难实现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无法实现绝对的公平,一线城市和偏远县城的教育水平相差甚远,除此之外某些老师也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同样的环境当中却享受不到公平对待。

家长对个别老师的势利眼行为极其反感,但却无可奈何,有的学校甚至会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细致到父母的职业职位和家庭的固定资产,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领导子女”等11类

前段时间山西的一所小学上了热搜,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了巨大争议,同时也揭露了现在各个地区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这所小学中有一个班级老师会给学生进行分类,通过收集家长的职位信息、家庭情况等来变相的调查家长背景,并且按照学生家长的信息把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

网曝这个班级老师把学生一共分为11类,其中有一部分是按照家长的职位分的,有“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企业老板子女”等等。

还有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分类的,有“成绩差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等等,在曝光的表格中还能看到老师还将“各种关系生”“父母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和“女生”单独分类,一共一个班级也没多少学生,但是老师却能分出11类。

这一行为着实让人无法理解,变相地给每一名学生都打上标签,满满都是偏见,不难让家长联想老师是否会按照学生分类来差别对待学生,说是为了有助教学过于牵强,恐怕没有家长相信。

针对此事很快学校就做出了回应,批评了老师,表示是老师理解错了学校的会议精神,学校目前已经停止了对家长的背景调查。

学校的一句回应让老师无辜躺枪,家长也不买账,其实家长都清楚很多事情是学校规定的,并不全是老师的个人行为,把责任全推给老师让人怀疑有甩锅嫌疑。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在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中都有家庭背景调查,但是不同学校调查的程度不一样,这种变相的调查且给学生分类是否应该?

专家回应:违背有教无类,影响教育公平

此事件在网络上受到广泛关注,有不少专家作出回应。

首先专家表示,以家庭情况给学生分类是很恶劣的行为,学校根本没有必要把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得那么细致,很多学校的说法是为了便于建立家校关系,单就这一点来说只要调查家长的姓名、年龄、住址就已经足够了。

一般只有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老师才有必要去细致地了解家庭情况,否则这样的调查是将学生区分阶级层次的

其次学校调查家长的职位、月收入、家庭的房车、婚姻情况等等已经算是侵犯隐私,家长有权利拒绝,学校的了解,家长情况是需要建立在必要且合理的基础之上,而以上所说到这所小学班级老师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如此分类已经违背了有教无类的基本精神,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坏处是显而易见的。

人人生而平等,学生应该被一视同仁

现在学校正面侧面去打探家庭背景情况的现象屡禁不止,争议尤甚,家长是有苦难言,不配合担心老师对孩子有偏见,配合心里又实在不舒服。

人人生而平等,不管学生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是怎样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权利得到被公平公正对待的机会,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

老师要对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能以家长职位的高低、家庭经济水平的贫富、学生智愚水平的差距来将某些学生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或者以这些标签区别对待学生。

不过学校了解家长情况也是有一定好处的,笔者认为全面地禁止学校对家庭背景的调查是不可取的,在学生的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很重要,如果学校对学生家庭毫无了解不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但是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对家庭背景信息了解的度,不能过度去深入打探,不可以区别对待学生,也不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向家长头好处。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学校对家长的背景调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