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从人生的成长维度看“双减”后的教育观(上)

大家好!

这两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双减”政策后的教育观,我会从人生的成长维度进行展开。

引子

教育方能兴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需要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方能实现,而前提一定是成功的教育,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也是必然的道路。

成功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激发每个人潜能的教育,任何一个维度的脱节都会带来教育的失败,都需要在成人之后,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弥补。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对于各类领域的人才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各行各业需要专业化的匠人,需要具有斜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也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充分拥抱和掌握最新趋势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也需要往真正的素质教育转化,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需要培养每个人的底层思维及自我发展的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工作习惯可以“反推”过往的教育

教育好不好,其实并不单纯看各类考试的得分,考试分数只能证明一个人的应试能力,真正评价教育是否成功的,应该是看社会中的大考,包括事业的大考和为人处事的大考。

工作习惯就是其中之一。

在职场中,每个人有各自的工作习惯,不同的工作习惯会带来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成果,这和学生阶段的学习习惯如出一辙。

有些人具有较强的自驱性,有着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能够以点到面,将思维发散,同时又能收回,形成良好的最佳实践。

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能够一点就通,带有一定灵性的人,不一定有多么聪明,但一定是在养成长期的自驱和善于总结的习惯之后,从量变转变为质变的结果。

有些人则持被动的态度,这些人无法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工作中亦步亦趋,被动等待管理者的指令,无法在某些方面真正做到独挡一面。

任何工作习惯其实都能反推每个人过往的学习习惯。

第一种工作习惯会带来良好的发展成果,并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发展可能。

反推我们学生时代,我们是否能够时时进行总结,是否能够由自己来主动制定学习和全面提升的计划呢?

第二种工作习惯则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很难在职业发展中有所成就,只能成为一个没有主动权,处处受人指派的工具人。

同样反推到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是否也是亦步亦趋的态度,需要拨一拨动一动呢,或者甘愿在一套套试题集中内卷,而不睁眼看向远方呢?

教育的一大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给我们的一生带来正向发展。

“授人以渔”是教育的目标

这里我举一种低效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填鸭式教学法。

在我看来,填鸭式教学法最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优化,即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将知识以一种汇总之后的形式重新呈现出来,这个时候,老师降级成了知识的搬运工。

事实上,只有达到真正的“授人以渔”境界,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填鸭式教学是一种“授人以鱼”,也就是直接将未来的“答案”公布出来,让学生跳过了自我挖掘知识的过程,跳过了自我思考探索的过程,这样的教育对应试本身是有用的,甚至是高效的,但对于素质的培养是毫无价值的。

而授人以渔就不同,在我看来,“授人以渔”有两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针对知识本身的授人以渔,老师并不是直接将咀嚼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挖掘知识,培养其调查研究、总结汇总、逻辑判断,以及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并引导其用文字来表达这一过程。

第二种境界则是一种宏观的授人以渔,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习惯,既能吸收各种好的习惯,也能够保持一定的个性特点,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从而真正掌控自己的未来。

如果这两种境界都能够实现的话,那么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举一个例子

如果从“授人以渔”角度来看,课题式或场景式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就是结合真实存在的场景或问题,设定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或者虚拟场景,由学生围绕这个课题进行活动,直到达到既定目标。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扮演一个引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主导权交由学生。

在职场中,这样的教育(培训)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可以说是伴随我们终身学习的法宝之一。

我曾经在两种场景下应用过这一方式。

第一个场景是面试环节。

众所周知,面试环节往往达不到100%的信息双向传递,候选人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完全表现出来。

基于这一考虑,我总会在面试中设计一定的场景式试题,通过旁观候选人围绕这一试题所做的工作,以及过程中询问的问题来判断其综合能力。

第二个场景则是部门管理,特别是员工的培养上。

我同样会精心设计一些课题,尽可能覆盖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并适当做一些引导和提示,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信息,让员工自己去探索,靠自己的力量去探寻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会跳过“知其然”的镣铐,而是放开思维,追寻“知其所以然”的的境界,并养成习惯。

在未来,我会坚持通过场景式教育来给人力资源部门和自身的部门建设赋能。

之所以举课题或场景式教育的例子,还是因为职场中的培训其实是和学生时代的教育是相通的,越早开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将会越有利。

“双减”是正确的引导

最近出台的“双减”政策其实给了我们正确的引导,给了学生全面成长的机会,这样的成长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将会是长远,并伴随终身的。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就是目前中高考政策未曾改变,要求和难度也未曾改变,如果完全按双减的方式来,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可能会跟不上。

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教育内卷的荼毒早已影响了不少人,要彻底扭转这一固有的思维,还需要教育界和广大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事实上,“双减”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减法,而是一种“加法”。

在“双减”中,减去的其实是一些糟粕 ,包括低效的学习方式,以及内卷的萌芽,这些是违背教学初心的东西。

而加法体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再次重视,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宝贵时间。

在“双减”政策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原本疯狂做题的时间转向博观约取,不断吸取课本中看不到的各种有趣的百科知识;不断去各种文化场馆,去了解课本中看不到的历史和文化遗存;不断贴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每一个人有所想,有所写。

“双减”政策的理念其实不仅仅可以用在教育上,也可以用在职场中,我们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每天追逐那些KPI时,是否也需要停下来看看,我们在底层思维和工作能力上究竟提升了多少,我们在质量提升、效率提升以及在创新上做了多少改变?

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我们就需要反思,就需要给自己类似的“双减”,如果外部环境不允许的话,那么我们不妨主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复盘,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学生阶段和职场阶段的内卷其实有很多的相似性,也能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解决。

希望本篇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在下一篇中,我将就“双减”之后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进行展开。敬请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