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复旦大学教授陈平: 为什么国家培养的人才, 最终都“崇洋媚外”?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大环境里,亦体现在某个群体中。同样都是高学历者,不同高学历者有不一样的信仰规范。在复旦大学,就有一位极具信仰,说话做事铿锵有力、有独到见解的老教师。

这位陈教授曾做过一线工人,也曾是中科院的一员。他在国内发展良久,但也曾在美国攻读硕士,看过别国风景

复旦大学教授陈平:为什么国家培养的人才,最终都“崇洋媚外”?

复旦大学陈平教授,就读于中科大物理系,从学校毕业后他成为了铁路部门的工人,一当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他对于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后来,他调到了中科院,走上政治研究之路。之后,又再次回到了中科大读研,随之到美国攻读硕士。可以说,他在求学之路上见过各种各样的风景,有过不同的感受。

自从1996年开始,陈平教授的人生之路出现了极的改变,他回到了北大任教。在退休后,他接着去了复旦中国研究院搞科研。他在参加节目时,在节目里大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他个人非常讨厌参加考试,只要是参加考试,每次都需要背题反反复复,烦不胜烦。他的课程面向全校,即便是校外人,只要想学习知识都可以直接来蹭课。

陈平教授向来都是快言快语,从来不做掩饰,有时说话也是“平地惊雷”。他表示,现在有非常多中国人很喜欢给西方人抬轿子,甚至直接点名批评,说北大最喜欢这样的人才。

他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中科大,里面有不少头上长角,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人。他说,虽然北大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但终究还不是主流。

分析:中国人才真的在不断流失吗?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2.37万人,相比2014年同步增长了13.9%。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相比2015年增长4%。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为60.84万人,相比2016年增长了11.7%。2018年出国留学人数为66.21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了8.8%。

出国国数不断增加,是否意味着人才流失?个人并不完全这样认为。真正的人才流失,指的是那些在国外完成完学业后,不选择回国工作的人,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人才流失的总体人数其实并不占主体。

1978年~2018年12月,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总量为585.7万人,其中完成学业的为432.32万人。在这些人当中,选择回国发展的有365.14万人,占总比的百84.46%,远比媒体渲染的“大部分人才都不回国发展”要多的多。

私以为,那些在顶尖高校通过选拔,而公派到国外留学者才能算是顶尖人才。而这些出国留学者并没有大批量不回国。很多时候,媒体只是不断报道那一小部分不回国的顶尖人才,足以给人们造成我国人才严重流失的错觉。

从教育部公布数据来看,出国留学人员回国率不仅总体上升,且呈逐渐上涨趋势。如果大家对人才市场情况有足够了解,是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实际上,在国外完成学业的人,即便当时没回国,也不等于一定不回国。

对于人才流动这笔账,不能只算出账不算进账,甚至为了渲染出账蓄意忽略延迟进账和个别出账。近几年,真正引起大众关注的是一些名牌大学留学生的流失,或是高层次人才是否存在严重人才流失的问题。

目前有种说法——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大多都会选择出国留学,可最后选择留在国内的比较少。因此,有人以此为依据,大力渲染“国家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都流到国外去了,给别国做了嫁衣”的观点。

那么,情况到底是怎样的?这里特意去查询了一下这方面的数据。数据显示,清华大学2017年本硕博总体毕业生为6620名,深造占总体的15.64%。最终选择在国外发展的,不算多也不算少。

从数据看来看,清华北大共同流失,在国外的顶尖人才,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其中,北大人才流失的情况,确实如那位复旦教授所言,相对比较严重

从事实来看,现在我国人才流失情况远没有数据那么乐观,但同时也没有很多媒体所渲染的那么夸张。

目前我国快速发展,导致学习现有资源的速度,远远大于一些顶尖人才研发的速度。他们仍处于研发瓶颈期,他们留下的那些经验和东西,都能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获取。

所以,未来发展最关键的钥匙,不再是如何缩短差距、获取资源。而是留下顶尖人才,让我们自己成为那个引领者。所以,中国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今日话题:对于我国目前人才流失的情况,你有何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