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4岁就被送到寄宿学校, 10几年见不到家人, 他们只是为了改变命运

“我已经12年没有回过家了!4岁那年,爸爸把我送到这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从那以后,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

很难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16岁的少年嘴里说出来的。

来自尼泊尔的尼玛·古隆刚出生妈妈就去世了,4岁之前父亲就是他的全部,年幼的孩子从未想过父亲会离开自己。

然而这一天却来得那样突然,4岁的一天,父亲带着古隆来到了加德满都的一所寄宿学校。至今他都记得那天父亲离开时的背影。少年说:“那天,爸爸一次也没有回头。

古隆所在的这所学校是由当地的僧侣为贫困孩子建造的,他的经历在这里并不特别。学校里有150多个来自尼泊尔最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4、5岁就被父母送来这里,直到中学毕业才能回家和父母见一面。

每年都有孩子被送到这里来,孩子们懵懵懂懂地跟着父母来到学校,一回头父母留给他们的就只剩一个背影。

16岁的女孩泽林·德基,同样也是4岁被送到学校,她说:突然有一天被送到这里,刚来时非常害怕,那时她觉着妈妈不要她了。12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被母亲“抛弃”的女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但在她心里4岁那天的经历成了永远的一道疤。

我们视为平常的东西,却是他们用十几年团聚的时光换来的奢侈

这是纪录片《漫漫求学路》中的两个孩子,影片讲述了3个尼泊尔少年,在中学毕业后重走回家路的经历。孩子们都是在4、5岁被父母送去寄宿学校,12年来从未与家人见过面。在这所学校,中学毕业后孩子们将迎来3个月的长假,这是他们十几年唯一一次能与父母见面的机会。

12年过去,几个孩子哪怕早已从无知幼儿长成了未来可期的少年,但那融入血肉的思念却未曾减少分毫。和泽林·德基、与尼玛·古隆一起毕业的,还有16岁少年吉万·马哈提拉。3个少年幻想了许久和父母的重逢时刻,于是就有了这部《漫漫求学路》。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从未想过在有些地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会如此漫长!孩子们必须经过大巴车、飞机、外加徒步才能到家。

以古隆为例,他的家乡在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这里没有公路,仅有的土路是乡亲们踩出来的。为了回家古隆需要乘坐14小时的大巴,接着还要换乘飞机,再徒步15天,这还是有导游带路的情况下。

古隆徒步的十几天里,他终于明白家人为什么十几年不来看自己。这里太落后了,即便父母能够翻山越岭走出大山,但那张薄薄的机票却成了挡在他和父母之间的巨大鸿沟。

纪录片开头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这所学校既是教书育人的学府,又是制造离别之苦的“人间炼狱”。家人为了孩子能够跳出贫穷,哪怕忍受十几年的思念之情,也毅然决然地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对比他们,我们孩子唾手可得的学习环境简直就是天堂。

身边不乏有些孩子,逃课上网、拒绝学习,他们理所应当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慢慢地这些孩子们变得不懂感恩、不会付出,甚至不孝顺父母。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真的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也去吃点苦,才能明白这世间本就没有那么多理直气壮!

如果条件允许,谁愿意送走幼子?

3个少年回家之前,对父母送走年幼的自己多少有些微词,尤其泽林曾一度怀疑,因为自己是女孩,妈妈并不爱她!但在与妈妈朝夕相处的这个假期里, 她才知道母亲那深沉的爱。

从得知女儿回来的那一刻,这位母亲就一直在期待。女儿回来的当天,她早早地站在山头眺望,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见到女儿的那一刻,我看见了这位母亲饱含思念的泪花,她极力克制着自己的表情,但微微颤抖的嘴角却泄露了她的激动。

泽林和母亲相处后才知道,原来在她家乡女人是家里的主力,割草、捡柴、做饭都是一个女生的责任。出了一辈子苦力的妈妈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女儿的命运。正是因为吃够了生活的苦,才不愿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哪怕要忍受12年不能与女儿相见,这位母亲依旧选择放手让女儿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

另一位母亲同样用了12年,才等待儿子叫一声“妈妈”。吉万的妈妈自从听了儿子要回来,每天都去村口眺望,直到站累了才回家,她说:“我太希望见到吉万了。”但12年的间隔让这位母亲竟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怔了几秒后她才突然意识到儿子回来了!

少年们与家人的相处中,12年来的疑惑、不解、藏在心里的疤都被家人用“爱”一一抚平。哪里是不爱?正是因为太“爱”才狠心将孩子推向悬崖,让他们独自学会翱翔。

育儿路上的一些反思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震撼的有两点:

其一,父母们即便穷到十几年都无法攒够路费看望孩子,但仍然坚定地送孩子去上学。

其二,虽然每个年幼的孩子都受过心灵创伤,但一个假期的相处让他们变得更加感恩。

现在不少专家都呼吁,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足够的爱,但这些年身边孩子抑郁的情况越来越多,对比这几个少年我们是否应该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呢?

当然,不是鼓励父母忽视孩子。而是想说,我们当父母的,是否也应该试着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不完美?

比如,有些专家强调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吵架,但父母也是人,哪能没有情绪?我一直认为: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事后如何解决,让孩子见证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难道不是更香吗?

有些育儿专家说,孩子出问题,矛头永远指向的是父母。这部影片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即便父母不在,我们的孩子依旧能成长为一个善良温暖、心怀感恩的人。教育就是这样,父母和孩子抱团成长,永远比相互指责更有作用

我们的父辈生活条件都不太好,但那代人坚韧、勇敢、永不放弃,困难磨难给了他们诸多考验,最后这些苦难也都成了他们的人生财富。

而我们这代人天天因为学区房、培训班焦虑,内卷到自己都快崩溃了,熊孩子却无动于衷,有时候想想都心累。

见过苦难才能品味幸福,我们的孩子注定是幸福的一代,所以我非常建议各位父母让孩子去看看《漫漫求学路》此类影片。这种艰难的超乎想象的求学路,它直观的视觉冲击带来的震撼,绝对好过于你我天天的念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