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我不是搞教育的,只是略懂房子而已。但既然有学区房的客观存在,就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教育的问题。其中不乏期望值非常高的,211和普通985都觉得不行,起步目标就是要清北藤校。
昨天有位家长就很典型,直接说自己家宅基地面临拆迁,他准备不要回迁房,就要钱,全部资金都投入孩子教育。想买顶级学区房,要求就是确保清北。
这弄得我有点儿无可奈何,简单几句给敷衍了。其实是真想说一句,又不太好意思打击人家的积极性,那就是:学区房对上好学校有帮助,但对清北的帮助真的不大。
1.
道理其实很简单,学区房一般都是管小学,顶多是初中。到了 就得是中考决定了,就算是1+3的直升,那也是完全靠成绩决定的。毕竟 不是义务教育,大学更不是了,跟学区房没任何关系。
而且有时候我还想劝一句,最好给孩子测个智商吧,100出头是中国人的平均值。那也就是说110以下就甭惦记清北了,根本不可能。除非是靠体育等特招,但那又和文化学习无关了。120以上的搏清北正常,130以上的那就可以去考少年班或参加胜寒(高智商俱乐部)了。
2.
而且现在的大学不是当年的严进宽出了,而是真正的“严进严出”。智商普通的孩子,就算是凭借各种计划进去了清北也是受罪,未必能熬到毕业拿文凭。
有个以前的同事,清华的,还是当年他们县的状元。这哥们儿的智商就甭说什么程度了,反正耍我是一愣一愣的,毕业三年就是全公司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了。不过有一次我问他对公司的看法或感受,本来以为听到的肯定是吐槽。结果没想到,他的评价竟然是:公司很好,让我找到了普通人的自信和定位。
我没听懂什么意思,让他解释。结果人家说,在他考上清华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是天才。结果上了清华居然发现,自己竟然是个智障。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各种才艺,甚至包括打球打游戏,全都在班里垫底儿,还怎么努力都追不上。当然他也不是真的相信自己很差,只是在清华被碾压的实在没自信了。直到毕业进了公司,才终于找到了普通人的感觉。
这和我的自我评价就不一样了。在我毕业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天才,绝对的天才。结果一踏入社会,几个回合就被暴打成脑残了。之后只能说是向成为普通人的方向努力,努力活的普通再普通。
在过去,十多年之前吧,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严进宽出”的。甭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是能进去,基本都能得到毕业文凭。但这是因为无奈,教学经费不足导致想严出也做不到。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2005年起,上海大学就正式开始“严进严出”的模式了,当年就劝退了80多个不合格的学生。
到现在,只要是正规大学,尤其是名校都很严格,自由散漫混文凭的早就是过去式了。看看名校的图书馆自习室,什么时候都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弄得周边的各种咖啡厅快餐店都成了自习室了。而且越牛的学校,学习气氛也就越浓,跟我上大学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篇文章,作者是通过某些计划进入清华的,坦言称自己后悔了。基础相对薄弱,在顶尖名校学的太痛苦。到了这个比赛场上,很多时候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和周围人竞争的了,更要拼的是天分。
更何况,周边天分越高的越努力,而且人家是真的爱好学习,能从中找到乐趣。就像前些日子爆火的北大扫地僧“韦神”,那就是天分极高还特别努力的,这就是人家的爱好。普通人所追求的财富与功利,在这些人眼中都不重要,没有搞研究有意思。
我上学时就有这样的同学,学神。有次考试我考9分,人家考60,那是因为满分只有60,否则人家能考120。从此之后我就特别喜欢这种总分低的卷子,能显得我和学神的差距不是特别大。最可气的是人家还能提前交卷,我这时间本来就不够,一琢磨他为什么能提前交,结果又耽误好几分钟,差点儿急死我。
我当年上的不是清北级别的,就是个很普通的985,那个年代的学习强度还不是特别大,那都遍地的学神学霸。以现在各名校的高强度教学,就算加个百十分让进清北,天资不够的最好都考虑清楚,别去自找碾压。弄不好甭说毕业证了,连结业证都有可能拿不到,还不如在普通校能拿个文凭呢。
3.
很多人对各地状元以及清北生有误解,就是认为他们都不是凭课外补习而考上的,就是天分。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也这么说,据说有80%以上的清北985都否认补过课。人们也就都信了。其实这纯粹是瞎扯,就相当于说奥运冠军都不用专业训练是一样的,傻子才相信呢。
这些好学生之所以否认补课,那是为了自尊心,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光环。补课相当于开挂抢跑,以这个来夺取胜利是会让人看不起的,至少是含金量降低了。所以,为了维系自己的天才称号,那状元们是绝不能承认补课的,太掉价儿。
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好学生都不补课,实际上是给自己和孩子找借口。为什么不如人家?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没用,天生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索性甭努力了,还不如躺平呢。
再一点,状元们之所以不承认补课,还会说补课没用,那也是怕别人追赶上来,尤其是身边的同龄人。这就跟所有小时候考试好的孩子似的,经常说自己没复习,其实都是偷偷回家背书。目的就是让别的同学放松警惕也不复习,这样竞争就减少了。都是小心思而已,谁也不比谁傻三分钟。
其实越是学习好天分高的孩子们补课越狠,就跟奥运冠军训练量越大一个道理。高手比拼,胜负只在毫厘之间。有句俗话,学霸们到最后拼的都是语文了,因为数学英语都差不多是满分。当然学渣们拼的也是语文,因为只有这张卷子能看懂。
所有的比拼都是在同层间进行的,学霸是不会和学渣竞争的,不是一个层次。泰森就算是偏瘫了都不会来找我比赛,他一呲牙就能给我吓躺下。
那如果都是同层间竞争,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内卷。体育是内卷最严重的,砸钱训练的无非是争个零点零零几秒,还没眨眼快呢。兴奋剂是被禁止的,但哪个国家或俱乐部敢说没在研发各种补剂药物?各种装备都是超军工级别的了,高投入的高科技内卷,大概率还什么成绩都卷不到,只能当个悲凉的无名运动员。
所以,别以为学霸不补课,那只是你的幻觉而已。其实人家更努力,只不过努力的时候没让你看见罢了,你不是人家的同级别对手。
4.
那话说回来,天资高的好学生为什么必须补课?就因为我们是应试教育,而所有应试教育的目的都是分层,是选拔,要选拔出天分高擅长学习的孩子。
那考题又是固定的怎么办?
只能“教考分离”,也就是考一部分教材里没有教的方法。这不能说是超纲,只是一种题目的变形而已。这不用举例了,凡是参加过考试的都知道,讲题的时候知道是书本上的知识,但人家一穿上马甲就未必认得出来了。
这些变形题有很多学校是不教的,因为人家犯不上,投入巨大的精力,学生也未必能学会。尤其是普通校,连离合刹车都刚分清楚,教他们漂移有用吗?那这些有天分的孩子要想学到技巧,也就是更多变化难度更高的题目,也只能去找辅导老师。这是内卷的必定结果。
再有,大纲内容实际上是不太难的,很多学生都能在高一就学完所有的内容,甚至更早。那他们之后几年就完全是在复习,是在提高。抢跑,适用于所有的赛道,而且相当的有效。
所以,甭太迷信说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够了,一定能考好。这只是最低标准,是基础,而拼完了基础,就要拼技术了。
5.
当然,有的学校是会教这些技巧的。但这首先是得好学校,然后还得是实验班。
前几天有个家长对我说,既然现在教师轮岗了,也不让分班了,是不是以后真的能做到均衡了?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说以后有可能做到均衡吧,但在现有条件下,想做到还比较难。
首先要承认生源是不一样的,天分高的和普通孩子很难说齐头并进,几乎不可能。就算是教师轮岗了,但哪个老师都喜欢教天分高还爱学习的,普通孩子还是得不到什么资源。
分班早就不让了,但只不过是不能明确的区分实验班而已。人家不说又有谁能知道?比如学校没有分班,但全年级的高分孩子都在一二班,就说这是随机,谁能挑出什么毛病吗?而且哪个班里也确实都有几个差的,可以说是随机,也可以说是配搭。
可就算在一个班里又能怎样,不能分座位吗?我小时候就不分班,但我作为身高排全班前列的,永远坐在第一排,从小学一直到毕业,没换过。这可是40年前,当年的老师就偏袒学习好的,现在得加个“更”字。
北京有些学校连卷子习题都是分层的,比如一二排的做后半部分,三四排的做中间部分,后排的随便,不做都行。这也是没有分班,但能相信得到的资源都一样吗?
再有一点,听说过“走班制”吗?就是相当于大学没有固定教室,上哪堂课自己去找教室。那这问题就来了,比如成绩好的去201学英语,301学数学。同一个班级,学习不好的能进去吗?不能,层级不够,除非自己回家努力下次考高分,否则没资格进入实验教室。这也是没分班,但真的相信资源均衡了吗?
我上中学时老师就说过,普通校教的是80分的课程,完全掌握也最多考80分,因为要照顾大多数的孩子。而牛校教的是100分的课程,同样是照顾大多数。至于牛校实验班,那有可能是120分的,这就是因材施教。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天分高的学生也是吃不饱的,还得去外边自己找食儿吃。人家的追求目标和学渣是不一样的,愿意付出的努力也自然不同。所以甭相信什么学霸不补课,扯淡。如果不补课,连数学教授都做不出奥数题,并不是知识不够,而是没见过这种题型。而要想做到见多识广,到考试的时候少犯错误,就必须在课外更加努力。
6.
前些日子看网上有个人吐槽,据说是某少年班的老师。说这届学生招的不好,数学能力弱。我的天哪,都少年班了,竟然还数学能力弱,这绝对是凡尔赛的最高境界。
但后来看了文章也觉得合理,因为他们招生不考奥数,至少是不以此为主,怕的就是家长们给孩子刷题。而少年班寻找的是真天才,是不用靠大量训练,而是一点就通的那种孩子。于是考试采用的是“神测”,只和奥数有关而已。之前的几届还行,孩子们都是凭天分来考。但这届不行了,质量下降,因为有的课外老师也能找到神测的规律,同样是刷题训练。这就让考试的含金量降低了,不符合天才标准的孩子也挤进了少年班。
这说明什么?
说明要想挑出真正的天才非常的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循环的在斗法。另一个点说明补课真的有效,只要是考试就会有题目的规律,就能让人进行训练。之所以监管层不让补课了,想选拔出真的有天赋的孩子也是目的之一,后天的训练确实干扰了筛选。
而且,既然这少年班的老师在吐槽质量,还说明什么?说明天赋弱,靠后天努力进入天才少年班的孩子,实在达不到要求,也就得不到天才所应有的待遇。因材施教,不是那块料,硬挤进去了也没什么用,弄不好还不如在普通校呢。
7.
前些天看了篇文章,某妈妈说她的孩子前几年在中等校,凭校额到校努努力也能勉强够上顶级牛校,正常发挥则应该是区重点。那家长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努力了,于是拼了命的补课,上了牛校。
之前有老师劝过她,说孩子的实力本来是不够牛校的录取标准的,努着上了也有可能受罪,未必能有多好的结果。但绝大多数家长都是难以抗拒大牛校的诱惑的,想的是宁当凤尾不做鸡头。
结果孩子入学后果然受罪,被分到普通班都跟不上,心理落差也大,还得请心理老师来辅导。苦熬了三年,高考也就是中等,估计和去区重点的成绩一样。回想起来觉得不太值,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得到的收益却没增加,还险些不如在区重点学的好呢。
所以说,爱迪生说的那句名言很好:天才都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说明努力很重要,没有后天的努力训练,就是姚明也进不了NBA。可爱迪生这话还有后半句:但是,99%的汗水也不如1%的天分重要。
说明即便是你付出了99%的汗水,所得到的也不过是应得的。而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在标准明确的赛场上,天分不够就别硬撑,真不是那块料。
8.
前些年我有个朋友,孩子成绩一般,结果这两口子不服输,费劲心力的给送进了顶级牛校。开始想的挺好,天天的琢磨考清北走上人生巅峰,没多久就不憧憬了,念叨是是“好歹有学上,不跳楼就行”。在学霸的世界里,学渣很难熬的。
我上初中时班里有个体育特长生,学习很差,全年级垫底儿,后来去了职高。去年同学聚会时他酒后说,当年上学别提多痛苦了,不仅学着累,还感觉自己是班里的透明人。初中三年,就是他们几个学渣是好朋友,别的同学都没怎么接触。
我一回想也确实是这样,重点校的重点班,学习压力很大,谁会去找学渣讨论习题啊,可不就是无视吗。老师也犯不上去浪费力气拉扯,再努力也跟不上班级的节奏。那这种孩子在班里会怎样,自生自灭呗,爱学不学。听上去似乎很舒服,但实际上想想,在群体中被忽视是最痛苦的,成年人都不好承受,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呢。
所以,在孩子上学这件事儿上,努力是有极限的。家长得准确评估自己孩子的天分能力,别拔苗助长,效果未必好。当然有可能小宇宙爆发,潜能被激活的可能,但这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这种情况未必说一定发生牛校,普通校也一样,这种事儿更多。只要是有竞争的环境,就等于是具备了激发条件。
9.
反正我家孩子是去不了清北的,给名额都不去,肯定受不了那个压力,效果并不比其他校强。虽然说找高手过招才进步快,找名师才能教出高徒,但这得看人家高手是否愿意跟你过招,找到了名师人家是否真愿意教真本事。国家队确实高大上,但未必适合所有人。没天赋的硬挤进去,拿不着金牌还得落一身伤,还不如在地方队拿点儿小成绩呢。
人类追求的是稳定,富贵险中求不适合大多数人。用平和心态来评估自己,评估孩子,或许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所谓的优胜劣汰,目的就是适者生存!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