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学

544人获金银铜牌, 奥数竞赛获奖人数大增! 中小学生应该学奥数吗

12月25日,第37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获奖名单在福州公布,除了北京获得团体第一和上海中学9人入选国家集训队之外,家长最为关心的是,面对近年来不断扩容的奥数竞赛,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要选择学习奥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近4年来国家奥数竞赛获奖人数的快速增长情况:

2018年11月21日,第34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决赛获奖名单公布,共计367人获奖,其中一等奖获得者124人,二等奖获得者156人,三等奖获得者87人。

2019年11月30日,第35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公布,共计403人,其中金牌138人,银牌162人,铜牌103人。

2020年11月27日,第36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共计449人,其中144枚金牌、195枚银牌、110枚铜牌。

2021年12月25日,第37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共计544人,其中183枚金牌、219枚银牌、142枚铜牌。

从上述4年的获奖情况来看,首先是获奖总数逐年增长,从2018年367人增长至544人,增加了167个名额,增长幅度接近50%,尤其是从2020年到2021年增加了近100个名额。

从增长的一、二、三等奖数量来看,最受关注的是一等奖,从2018年的124人到2019年的138人,再到2020年的144人,这两年间只增加了20人,到了2021年一等奖名额直接增加到了183人,增加了39人。而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名额一直没有变化,每年为60人。

奥数获奖名额的不断增多,一方面或与近年来高考考生人数持续上升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数学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正如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院士所言: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数学等基础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国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学科。

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数学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高校的招生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主科中,很多双一流大学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

如清华大学推出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北大数学英才班,中科大少年班等,以及保送生和强基计划,无一不把数学学科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选拔标准,可谓是名校申请的王牌保障。

虽然说奥数人才不能与数学英才等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是由中国数学学会主办,是全国中学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的数学竞赛,迄今已举办了37届,承担着选拔和组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的重任,也是中学层面全国最优秀数学选手学习交流的平台,培养和走出了一大批数学新星。

在国际奥数竞赛中,中国队自1985年参加这项赛事以来,已获得22次世界第一。在今年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一举夺得6枚金牌,以208分的成绩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成功卫冕冠军。

数学竞赛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又准确地思考,需要“挑战和扩展人类的思维极限”,而数学家则是人类思想高峰的探险者、攀登者。说得直接一点,通过竞赛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升学,对今后从事理工科领域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但问题来了。一方面是“双减”,一方面是数学越来越重要,家长怎么办?

此前的研究表明,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但每个孩子都要尽可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家长不妨把奥数当作一种数学兴趣,鼓励孩子尝试,但也没有必要盲目追捧,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硬逼着孩子去学。

如果你是中小学生家长,会如何选择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