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app雷电竞

我本该四战考研, 却败给了现实? 底薪1千, 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吗

22届考研初试基本结束,本次的考研人数太多,达到了恐惧的457万,比去年增加了80万人次,由于本科毕业找好工作难度大,考研也是迫不得已,稍好一点工作都是研究生起步。

22年本该是我四战考研,但却最终败给了现实,一战到三战的分数的确令人汗颜,分别是261、276和242,二战稍好一点,三战甚至还不如一战,的确不太适合考研,22考研是因为我工作加班而缺考。

毕业10年了,大学专科文凭,22年第四次参加考研,缺考了,目前房贷3000,伙食费每月30,房租每月500,本月换工作了,所以这个月只能拿底薪1000,这个月还要掏老本,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耿耿于怀,想通过提升文凭改变自己的境遇,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如果不是闲职,不建议在职考研,但凡想考一个不是那么水的学校,边工作边考研几乎走不通。别问为什么,我亲有体会。当你白天忙碌完一天晚上回到住处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没精力再去复习了。

因为我考的是社工,十年前这个专业都不算是热门,现在更是冷得发紫,基本现在没有个410都是没戏的,都说人要任命,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付出100%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在职考研难度更大。

昨天看到一个词:逆向考研,指出身于本科排名高的学校,考研却选择了比自己学校排名低的学校。其实,与逆向相关的有很多词,我早年就研究了古代的逆淘汰问题,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庸者上,能者下。

其实社会也存在一种逆向流动的问题,比如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有人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在某不发达地方买房子。更多的是农民工,尽管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但他们的户口在农村。当年老无法在城市打工的时候,多选择回到农村。

高校里面也存在逆流动的问题。有的为了评职称问题,在所在院校可能一辈子评不上职称,于是乎跳到排外低的院校。我认识一个朋友从清华到南大来,就是为了评职称,评上职称后,过了几年之后又跳到了其他高校去。

有的则是为了房子和金钱,这点最为普遍。现在很多有名高校的学者在自己单位并不是很突出,但到下面却很被当作人才引进,会有金钱和房子等一系列待遇。

更多的一种逆向流行是退休后的补差行为,在自己单位退休,然后到普遍高校混个教授当,也就是拿两份工资。

考研内卷,所以很多985、211都要逆向考研,作为我大专毕业,在社会上遭到毒打,知道文凭的重要性,虽说22年考研未能如愿,但是明年五战考研还是要下决心的,毕竟已经考了三次,坚持到考不了为止,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