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又出新榜单了: 浙南武复位居前6, 南开却是第19!

评价高校的榜单不少,可信度却是众说纷纭。现在又出了一个新榜单“中国创新人才指数”。这个榜单由深圳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制并发布。首次发布的是《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1》。这个榜单有多大参考价值?不妨先看一看其榜单情况和指标体系之后再作评价。

(一)综合榜单:清华北大前2,浙南武复前6,南开排在19位、与中南北科左右为邻。

在各类榜单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如果北大清华哥俩不是前2,就会被斥之为野榜,没有说服力。所以只要是榜单,清华北大基本排在前2位置(个别国内榜单例外)。“中国创新人才指数”综合榜单位也是如此,不知清华北大真的是前2,还是按照榜单制作惯例而将清华、北大排在前2。

排在清北之后的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上海交大、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大。要说呢,这8校确实是国内顶级水平高校,无论谁前谁后,都在前10之内。这似乎说明这个榜单有些可信度,参考一下没有坏处。

但是,如果看了10名之后的高校,估计有些人就有不同看法或是不淡定了。华中科大低于吉林大学,山吉川强于中大、南开、哈工大,尤其是南开大学居然夹在中南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之间、排在19位。对此,必然有人“看不下去”。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一流学科”高校吗?怎么可能与南开大学“为邻”?还有,作为著名的工科高校,北航、天大、东南居然未能进入前20,是不是太让人意外?

(二)“商管人才”:中南财法“屈居”第2位,山东科大、河南理工、武汉科大亮眼。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包括顶尖学术人才、商业管理人才、商业创业类人才、大国工匠人才四个评估维度。这个指标体系如何?不妨具体看一看“商业管理人才”这个分榜单。

从“商业管理人才”分榜单看,第一位依然是清华大学,第5位依然是武汉大学,人民大学、西安交大和浙江大学依然在前10之内,其它高校变化可就大了。在前20之中,“一流大学”只有12所,其它是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4所“双非”!这就很有看头了。

中南财法高居第二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强于其它所有名校。这似乎说得过去,因为此校原来是211工程高校,现在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更重要的是,在财经大学当中,只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财经与法学合壁,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既有财经方面的功底,又有法学方面的专长,而商业管理正是需要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央财、上财、西财相比,中南财法在这方面更具优势。但说中南财法在这个方面强于清华之外的所有高校,似乎难以让人相信,毕竟财经与法学两强的综合大学也有几所。

四所“双非”强于许多“双一流”名校?仔细看一看榜单,就会发现山东科大、河南理工两所“双非”分居第7、第8,虽低于北京大学,却高于浙江大学;武汉科大、深圳大学进入前20,武汉科大还强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详见上图),不知道有多少说服力。在商业管理人才方面,科大毕业生更具优势吗?

(三)指标体系:顶尖学术人才、商业管理人才、商业创业类人才、大国工匠人才。

从发布者公布的信息看,“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分为“城市”和“高校”两个子体系,力图量化、客观地展现中国创新人才发展现状。其中,“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1(高校)”主要从中国高校培养的顶尖学术人才、商业管理人才、商业创业类人才以及大国工匠人才四个维度评估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情况。

看了这个介绍,相信你对这个榜单的可信度已经心中有数了。这个榜单是以少概多,以校友中少量学术人才、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工匠人才代替所有毕业生。应该说,这四个方面的顶级人才所占毕业生的比例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用不到百分之一的毕业生去评价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你觉得可靠吗?这是其一。

既然是创新人才,那就不限于学术、商管、商创、工匠四个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制造创新,几个方面我们被人家卡住脖子就在于技术层面、设备层面、制造层面。这个创新人才榜单把这个最为需要的人才排除在外,说服力就存在天然缺陷,甚至有误导之嫌。这是其二。

尤其是,此榜单说“顶尖学术人才、商业管理人才、商业创业类人才以及大国工匠人才”是高校培养的,不仅不合逻辑,而且也不符合实际。一名高校毕业生即使成为所在行业的拔尖人士或是成功人士,并不能全部归功于就读高校,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成功人士是高校培养出来的,为何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成功,而不是一出校门就是成功人士呢?如果这些成功人士是高校培养出来的,那么更多的“未成功人士”难道不是高校培养出来的?这是其三。

大学四年虽然学了不少理论知识,毕业之后在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并不多,因为大学课堂所学的知识,有的在课堂上就已过时,有 的 出了校门就过时,有的几年之后也过时了。一个人走向成功,一是社会造就,一是个人努力,总的说是时势造就英雄,各类人才都是在实践当中成长起来的,这主要在于长期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和创新、不断顽强拼搏,现实当中就有太多的著名企业人士就未曾进过大学。事实证明,在工作中的几十年学到的知识远多于、也远胜于几年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所以,将成功人士的成功全部归功于高校,并无说服力,看事物还得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准确一些。

网友们,对于榜单还是那句话,看一看可以,千万别当真。不用说初出茅庐的榜单,即使排了二三十年的老榜单依然难以被人们所接受,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因为目前的科学理论根本没有找到量化人类行为的可靠办法。不知你们对“中国创新人才指数”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和提供资料,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三所高校召开会议:全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软科“专业排名”榜单:川大、吉大、浙大上榜专业数量位居前三!

泰晤士与QS榜单:同一所大学在同一年度位次相差600多!

2022QS榜单:内地前10校原封不动,7校首次上榜,西南大学亮眼!

位于武汉的名校,为何都是占山为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