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教育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尽管教育“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年,家长们仍然前仆后继地将孩子送入“补习机构”,希望借助“补习班”的力量为孩子查漏补缺,甚至进行超前教育。
殊不知,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就连睡眠都被迫为学习“让路”,简直让孩子苦不堪言。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4.1%的雷竞技raybet即时竞技平台 生、90.8%的初中生和95.5%的小学生存在严重的“睡眠不足”问题,睡眠时长均未达标。
官方通知,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被严格规定,家长却“忧心忡忡”
为了将教育“减负”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权益”,官方严格规定“中小学上学时间”。
以前,初中生一般在七点半上课,小学生八点上课。为了上学不迟到,一些孩子很早就要起床,睡眠时长自然随之缩短,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屡见不鲜。
事实上,很多孩子放学后,还要接着连轴转,线上、线下“补习班”不间断。等到孩子写完作业,往往已经夜深人静,甚至到了凌晨,睡眠时长更是严重“压缩”。
对此,官方出了新规定,小学生8:20前、初中生8点前不得开课。清早到校时间晚了,孩子就可以晚点起床,睡眠就多了。
对此,中小学生自然是欢欣不已,老师们也稍微轻松了一点,可以晚一会到学校。家长们却忧心忡忡,直接表示:“没时间送孩子。”
毕竟,大多数家长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9点之间,一般7点多就要出门。若是孩子上学时间晚,家长早上出门时,孩子可能还在睡觉。孩子只能自己到学校,上学途中就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教育部推出了新政策,让家长不再为难
家长上班与孩子上课时间“撞车”,引起家长新的担忧。教育部提出,对于确实需要提前到校的学生,让学校设置了安置点,学校会提前打开校门,进行妥善安置。
教育部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政策,解决了家长面临的实际性难题。家长可以提前将孩子送往学校,不用再担心孩子独自上学的安全风险了。
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长有了保证,不仅有益身心健康,上课时也会精神饱满,听课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回家写作业也能保持高质高效,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同时,家长也不再有后顾之忧。
另外,“双减”政策、5+2课后服务,都是教育“减负”的有效举措,不仅为学生减轻了学习压力,同样也减轻了家长的一些负担。
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各项教育“减负”政策的实行,只是为孩子减轻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而不是完全放松孩子的学习管理。
教育“减负”政策不断,家长如何正视孩子的学习?
教育“减负”旨在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走出来。家长就要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自身的不良教育行为,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学习仍是主导,确保高效高质学习
家长应当明白,学习仍然是孩子的首要任务,“减负”并非不让孩子学习,而是让孩子高效高质学习,脱离原有的“高负荷”学习状态。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后,家长不要再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比如刷题、简单重复做题等。
发掘孩子兴趣,让孩子多方向发展
孩子的学习负担轻了,课余时间多了,家长就要善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可以让孩子练习字体、学编程、国画、音乐、舞蹈等,也可以让孩子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跑步等。
培养各项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不只有学习,还有各项能力的培养,比如自理能力、独立能力、自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才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适应性。
培养优良习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更要培养孩子的各项优良习惯,比如学习习惯、作息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让孩子从好习惯中受益,也会成为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各项“减负”政策的实行,确实减轻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学习更轻松。而家长的教育焦虑随之“消散”,面对孩子的学习不再压力重重。
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独立性、适应性、自律性,孩子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