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rebet雷竞技

95.7%的毕业生没能实现月入过万之梦

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21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于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0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 5000~6000 元的比例最高,占 21.2%,仅 4.3% 的 2020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过万。起薪 4000~6000 元的总占比达 41.5%,与大学生 " 月入过万 " 的期待薪资有着较大出入。

大学生长期浸润于象牙塔中,对于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于社交媒体,《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大学生进行就业调研,大学生平均预期月起薪超 7000 元,近 7 成的 00 后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 10 年内,能达到年入百万。

1 月初,北京大学 "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 课题组发布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专科生工作起薪为 3910 元,本科生为 5825 元。硕士生达 10113 元,博士生达 14823 元。

许多网友对该数据表示质疑,在网上纷纷留言称:" 自己又拖后腿了 "。

可是,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相比,应届大学生的起薪主要就介于 4000-6000 之间,北大的调查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

对应届大学生而言,最显著的认知偏差还是在于实际薪酬和期望薪酬的偏差。应届大学生的期望薪酬明显高于实际薪酬。为深入了解实际薪酬,应届毕业生可以前往招聘网站或软件,上传简历后,浏览其推荐的相关岗位,统合推荐岗位的平均薪酬待遇,就可以大致得出自己的人才价格。期望薪酬可以适当提高一些,但也不能严重脱离实际,月入过万的毕业生终究只是少数。

据《2021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真正达到起薪过万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及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在各个行业中,月收入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 6475 元;其次是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达 6021 元;金融业位列第三,达 5769 元。

虽然起薪就 " 月入上万 " 的毕业生稀少,但是毕业五年后,44.6% 的本科生可以月收入过万。其中,薪资在 10000~20000 元的占比最高,为 35.5%。薪资在 20000 元及以上的比例为 9.1%。毕业五年后薪资过万的本科生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 / 个体,占比 52%;其后是国有企业(22%)、政府机构 / 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16%)。

在就业结构方面,不同专业所面临的就业环境有着巨大差异。

从就业率与失业率方面来看,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86.6%,其中 211 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比非 211 院校毕业生高出将近 4 个百分点。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和非 211 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差距连续 4 年缩小。薪资与就业率持续走高的专业包括地质、港口航道与海岸、船舶与海洋、石油工程等工程类专业。而连续三年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动画、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后半年内的离职率达到 38%。

2020 届本科毕业生在 " 政府及公共管理行业 " 的职业幸福感最高,达到 77%。高职毕业生在 " 教育业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金融业 " 的职业幸福感最高,均达到 70%。

从学历的维度上看,211 院校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比非 211 院校的毕业生高出了近 4 个百分点,高职专科院校和非 211 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差距连续四年缩小。在薪资方面,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连续三年持续增长。

由于学历贬值现象,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人数愈发高涨。据教育局公布数据,2022 年考研报名人数达 457 万,较 2021 年增长了 80 万。全国本科毕业生在国内读研比例由 2016 届的 13.4% 逐年增长,2020 届已达到 16.4%。其中 " 双一流 " 院校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最高,达到 32.5%。从各学科门类读研比例看,医学、农学、理学读研比例仍然占据前三,均超过 20%,且持续上涨。从跨专业读研的比例来看,医学(12%)最低,管理学(44%)与经济学(40%)最高。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报告有效样本遍布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毕业于 401 个本科专业(覆盖率接近 80%)的 12.4 万名毕业生,所从事职业覆盖了 330 个行业和 582 个不同岗位。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肖邦 杨亚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