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系统中都存在着公立和私立两类院校,虽说私立的存在只是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但由于两者具备不同的特征,还是会经常拿来作比较。
众所周知,私立学校属于集团或个人建设,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并且没有国家相关补贴,学费比公立学校的费用要高出好几个台阶。那么为何民办学校价格昂贵,家长们仍然挤破头想将孩子送进去呢?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私立学校为了打响自己的“招牌”,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去“挖墙脚”,将不少优质教师笼络在一起。
而且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在选择学苗时也会开尽各种好处让有实力的孩子入学,最后在中、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提升学校知名度,换取更多利益。
私立中学“精英式”的教育也存在弊端
不能否认,在大部分人眼中私立学校优质教师扎堆、硬件设施出彩,虽然学费高但也有出众的升学率做支撑,属于“精英式教育”。不少家长在给孩子报名的时候,也秉承着“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的培养下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可问题是,私立学校虽然给学生带来了优异的成绩,但同样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超前教育以及高压的教育模式下,同学们如果内心比较脆弱、抗压能力差,会很难跟得上大部队的学习节奏,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更重要的是,私立学校四处“挖墙脚”的举动会破坏教育的公平性。本身私立的存在是为了给公立学校“打辅助”,可慢慢地民办学校为了盈利,就会出现违规招生的行为,比如利用“奖学金”、“重点班”等方式招揽高分学生,用“掐尖”的方式达到吸引生源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为了让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会用“借读”的理由,用金钱“砸开”民办学校的大门。
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影响到正常公立学校招生,导致区域内学苗吸纳不平衡,挤占正常公立学校的地位,让原本处于公益性质的教育逐渐变得功利化。
有钱就能够上私立?民办学校招生迎来“变化”
针对民办学校的各种“神操作”,教育部门为了维持教育公益的本质发布了通知,特别是在招生方面进行了着重强调。这意味着民办学校原本的招生方式“行不通了”。
首先,跨区域“掐尖”被叫停。
此前,民办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和知名度,会利用各种方式“好处”打动学生的父母,进行跨区域“掐尖”招生,希望将优质学苗都集中在一起。
但为了维持各地区教育的公平性,相关部门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进行了严格把控,招生范围也都是指定的。
其次,对民办时间也招生进行了明确限制。
一般来说,每年学校的招生人数、开始与截止时间都用明确规定,但民办学校为了“抢跑”,吸收到更为优质的人才,往往会进行提前招生,在学生没毕业的时候就提前打好招呼。不过,这种行为会让公立学校在招生中处于“劣势地位”。
但目前在相关部门的要求和督促,民办学校将与公办学校一起进行招生,同时在数量上也有所限制,之前的种种操作已经行不通了。
最后,不合理招生被制止。
其实大家之所以将私立学校称之为“精英教育”,一方面是因为学费确实高昂,一般家庭承担不起,另一方面,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在高考中成绩不理想,进入了比较“拉胯”的学校,也可以靠着金钱的力量来私立“借读”。
但这种行为本身是属于学校“违规招生”,所以在招生存在限制的情况下,现在有钱人想进私立学校也困难。
面对民办学校招生情况的调整,家长们反而坐不住了
一般选择上民办的学生要么是被“掐尖”的学霸,要么就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公立的学渣。
但民办招生被限制了以后,跨地区的学霸没办法如愿进入学校,拿不到民办老师承诺的“奖学金”,而家长早早地就帮自己的孩子想好了“超前教育”后的学习计划也只能作废。
另一方面,不少学渣和家长一直都将民办学校视作“退路”,但现如今中小学生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硬实力”,一切靠成绩说话,部分学生或许只能与民办学校说再见了。
总体来看,虽然民办招生被限制以后,一些家长和同学会感到“头秃”,但这样做本质上还是为了让教育事业能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大家也要给予理解。
互动话题:你是如何看待民办学校被限制招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