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就业

老师加工资,又一次被平均?

再过两天就过年了,过年之前有一个好消息:老师加工资,每个月提高10%的基本工资(基本工资的分量不多,只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补发4个月的增资款。之前据一位同行的朋友透露,这一次增资,每个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平均每个月增加330元。

一位朋友查了一下4个月的增资数额,比每月330元的平均标准少了48元,四个月只增加了1128元。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又一次被平均了吗?那么多老师想要评更高一级职称的原因就在这里。

那位朋友20年的教龄并不比别人差多少,却因为常年呆在一个“没职数”的山旮旯学校,始终在任何福利方面都非常吃亏,这应该也是不少教师从乡村学校主动调到城镇或者市区学校的一大原因吧。

那么,怎样才能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呢?

首先,要有“职数”。没职数,没有职称评聘的名额,你怎么评职称?学生数越多的学校,职称名额空缺最多的学校,老师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希望自然就更大。但是如果没有职数,你有天大的本事又能如何?除了调到别的地方任教,就是乖乖耐心等待职数的空缺。

其次,要上公开课。不同地区的老师,评职称要上公开课的级别是不一样的,农村山旮旯学校的老师要求要求最低,乡镇中心校、县区学校和市区学校,老师-评职称要上的公开课级别自然是逐渐提升。

第三,要研究课题。要评副高职称,如果你不参与课题研究,特别是负责那种高级别的课题,参评时你的核心竞争力就微乎其微。如果你能加入某个名师工作室,那么在评副高的时候就更轻松一些,因为不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就是一整套的副高职称评聘材料。

第四,要捣鼓论文。论文必须是原创作品,有些人自己不擅长写论文,他们就求助于那些会写的人。如果因为论文没写或者论文的相似度太高而导致职称评聘被拉下来,这是很让人郁闷的一件事。不同地区的老师评中级职称或者副高职称,对论文级别都有相应的要求。

第五,情商必须高。姚燕燕为何评不上高级职称?为何她在民主投票环节“折戟沉沙”?从她后续的一系列操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宁折不弯”的老师,但是职称评聘能否成功,除了看“软硬件”条件之外,情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得罪太多的人,不管是晋升职称还是在其他其他,都不是明智之举。

有人说,职称制度早就该取消了,他们认为现行的职称制度已经很难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了,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