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华大学出考题: 上联“孙行者”, 难倒很多考生, 有一大半交白卷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自创立之初就是一个高等学府。就算是放到现在,哪个县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媒体都会大肆报道,人们也会对这方面的消息多多注意。清华大学是一个汇聚最优秀学子和教授、接触到世界上领先技术的地方。

历年来,报考清华大学的人都很多,就像草莓表面上的籽一样,数不胜数。仿佛只要考上清华大学就能光耀门楣,名留青史,走上人生巅峰。去报考清华大学的人虽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总会有一批英才脱颖而出。

但是有一年,在清华大学的一道对联题里,却出现只有一个人拿了满分的情况。

上联“孙行者”

奇的是这一年还有一道题,题目为“梦游清华园”,很多考生都被这火辣的题目打败,依旧出现了唯一一个满分的人。很奇怪的是这两道奇题在同一年出在清华大学的考卷上,但是了解当时的背景,这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两道题都是同一个奇人出的,这个人名叫陈寅恪。

此人在清华大学颇具盛名,甚至被誉为“活字典”。论国学,那绝对是排得上号的大师人物。更奇的是,因为次日陈寅恪要去外省修养,临时接到出题任务,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出了这两道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的两道奇题,而他的这两题到现在仍旧为人津津乐道。

这道对联题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孙行者”,题目要求是让人对出下一句。很多人当时的答案都是“猪八戒”、“孙悟空”什么的。这些同学虽然对了下联,但是结果都不尽人意,还有很多人看到这副对联不知道如何去对,有一大半人交了白卷。

无情对

这副对联其实别看由3个字组成,但是却是一副无情对。何为无情对?无情对是晚清时期的一种对联形式。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字与字相对应,但是上下联的内容却是隔得很远,甚至越远越好,风马牛不相及则更妙。注意,这里的字与字相对和传统的对联方式并无二致。

下联被才子对出

其中只有一个人拿了满分,他的答案是“胡适之”。胡适,字适之,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胡与孙都是姓氏,在古文里,适和行都是到达的意思。至于最后一个“之”和“者”都是虚词。最关键的是他的答案也是一个人名,对应上联的人名,可谓精妙。

这样优秀的答案让人找不到扣分的地方,于是得了满分。那么对出来下联的人是谁呢?这位才子就是周祖谟。这位考生同时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据说是因为学费的原因选择了北京大学。

事后在北大做教授的胡适多次表示希望见见这位满分奇才,然而周祖谟一直刻意回避。按他本人的说法是为避嫌。毕竟胡适已经是负有盛名的才子,而且两人所学专业也不同。见面了,难免会有攀附的嫌疑,所以两人一直未能见面。

无情对其实很难

毕竟是清华大学的招生,除了“胡适之”,还有很多优秀的答案,只不过没得满分。出题者本人陈寅恪的答案是“祖冲之”。“祖”与“孙”的结合可谓精妙。“冲”与“行”,都有走动的意思,“之”“者”对应,这三个字也是人名。

其实很多网友更加倾向于“祖冲之”这个答案,因为以姓氏对对联实在没有“祖孙对”优秀,因为“祖冲之”更符合无情对。

历史上经典的无情对还有很多,但是大多是打着无情的旗号却有情。好的无情对能够很好地衬托中华民族汉字的博大精深。这里收集了一些无情对的经典例子:“三星白兰地”对“五月黄梅天”。前者是酒,后者是天气,然而字与字的相对却让人挑不出矛盾,这就是真正的无情对。

这种对联形式对参与者的文字功底要求很高,所以在晚清时,很多文人名士喜欢无情对,因为它的“不食烟火”的气息,在文人的圈子非常流行,相较于其他对联形式,无情对更加的难。

结语

无情对被认为的最有趣的对联形式,它自带一种创新精神,让人读起来余味回甘。

还有一副无情对也很精彩:“庭前花始放”对“阁下李先生”,可以说两者完全不沾边,却说不出对得有什么不好。

对联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很多人都不太在对联这一形式上创新。一些对联公式也是屹立不倒。像此类无情对就是对被日益禁锢的对联游戏的一种解放。不仅让人乐在其中,且彰显出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讨论:如果上联是“孙行者”,你能对出有意思的下联来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