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初一“学渣”考数学: 就算你是数学卷子, 我也能用语文给你答出来

大家新年好!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几天我是不能走亲不能访友,只能宅在家里刷视频。

你别说,还真刷到了个有点学生时代共鸣的视频。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位初一女生的母亲,把女儿的数学考卷给发到了网上。

乍一看上去的话,这“阅读理解”做得真是鞭辟入里,深刻而且深沉,如果不是老师刻意“压制”的话,那得个满分应该是问题不大。

但是稍微看了下题之后,我就懵了。

因为这明明是份数学卷子啊,怎么从填空到应用,全都给整成阅读理解了?

回了回神,站在了“这是数学卷子”的大前提下,我又看了一遍她的答案。

讲真,作为语文“学废”的我,简直想给姐跪了。

她能从条件关系分析到心理动态,从几条直线解读到人生哲理。

当年但凡我能在作文里摘两句她的“数学阅读理解”,可能也不至于总在那跟及格线较劲了。

从这种考试上的“行为艺术”看上去,可能不少人都觉着像是个乐子,甚至是某个“学渣”故意摆拍的。

但无论真假与否,我们当年在自己的学生时代里,大多也都讨厌过某个老师,然后恨屋及乌,巴不得从各个角度去给人添点堵。

所以这份用语文答题的数学考卷,也背不住就是这位女生表达自己对数学反感的一种方式。

客观地讲,这种表达方式还算是挺含蓄的了,也应该支持学生表达心中的想法。

但这里面有一大一小的两个问题,小问题是这次考试就甭想过关了,大问题是她为何不能跟老师和解,跟数学和解,跟自己和解。

其实回想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对各科老师带上不同的情绪。

他们对我们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喜欢谁,就好好学谁的课,不喜欢谁,就不爱学谁的课。

从情感上来讲,这么个结果倒是也没有错,但是从逻辑关系来讲,这事好像整反了。

因为学谁的课不学谁的课,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你只是整个班级里的一个分母;但是学得好不好,这个结果却是要让自己百分之百地去承受的。

所以这种情绪讲到底,是在为别人而学,而不是在为自己的学业着想。

当然了,如果光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的话,我想大伙也够呛能认同,毕竟当年自己也听过类似的道理,最后还是爱咋地咋地。

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来考虑,比如说你学得好不好,对那位你不喜欢的老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既然你不喜欢这位老师,那大概率他也不怎么稀罕你,也就谈不上什么特别关照,寄予厚望之类的事了。

那么你能够刺激到他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这科成绩“脱颖而出”。

“向下”的那种脱颖而出是没用的。

毕竟学渣是真的不差你这一个,你要是往这个方向去使劲的话,那最后还是只能落得个当分母的命。

而且考试考差了,也只有老师训你的份儿,等于是白白给了他往自己身上发泄的机会。

所以你得“向上”脱颖而出,才能“报复”他。

因为你打脸了他的不看好,让他陷入对你判断的纠结,然后你还可以云淡风轻地“装”上一句:随便学学而已。

更重要的是,当你成为这门课的学霸了之后,你就有对老师讲课水平的评价资格了。

这效果,不比不学他的课要好吗。

所以说跟老师“较劲”的最佳方式,是学好他那一门课,而不是其他的任何方式。

当然了,对老师有意见、对科目有抵触的是情理,可能还有两个别的问题,就是兴趣和天赋。

兴趣其实是个这几年经常被提及的谬论。

咱们就以高考的九个科目来说吧,从人文到数理的跨度就已经够大的了,喜欢其中的一两门还有可能,想让自己对所有课程都感兴趣,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任何动物的大脑,天生就是排斥思考、追求安逸的,怎么可能同时对很多科目感兴趣。

如果非要说兴趣的话,我想更多的还是“较劲”带来的动力,这可能是和同学较劲,也可能是和老师较劲。

所以别拿“不感兴趣”当不学某一科的理由,因为严格来说,年轻人的所有兴趣,都是玩。

再来说天赋,天赋也是个在某一科拉胯的时候,经常被提及的理由。

客观地说,天赋对学习某一个学科确实挺重要的,但那说的是 以后的事了,义务教育和 阶段基本上都还是属于普适教育。

也就是说,它们的难度并不会让同等努力的两个人,拉开太大的差距,即便是拉开了差距,也是向上拉开差距,而不是有人考不及格。

所以无论从自己的前途,还是从和老师“较劲”的角度来说,大伙是真的没必要在弱势科目上“躺倒”。

更不用去想自己和学霸的差距有多大,应该想考满分的那些人,完全没有享受到考试的诊断作用。

而自己,却以和满分极其遥远的距离,成为了这次考试最大的受益者。

尤其是对于高三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最后这半年搏一搏,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不偏科。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