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就业

纸质教案无法反映教师的真实备课情况, 是不科学的, 理由有3点

昨天,朋友告诉我,上个礼拜,上级有关部门专项检查督导了他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次检查督导的重点之一就是检查老师的手写纸质教案。检查督导反馈会上,检查组通报了老师的教案备写节次、内容的多少,其中手写教案备写节次最多、半个学期已经写了三本教案的老师受到了表扬。

本人以为:仅仅拿手写纸质教案以及备写内容的多少来简单地评判老师的备课情况,是不科学的。理由如下:

第一,纸质教案无法真正证明教师的备课情况。

教师备课,是为了教学,是为了学生。但是教师备不备课,课到底备得怎么样,虽然手写的纸质教案可以反映出来,但是也不尽然。

我曾经说过,抄教案很容易,真正备好一节课真的不容易。如果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简单化为只看手写的纸质教案,只看老师写了多少节,写了几本教案的话,那是一种天真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是因为,你用最为简单的只看表象的办法来评判老师的备课情况,老师也会用最省事最简单的办法来应对——写或者抄教案。

抄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到底存不存在,真正深入教学一线的话就会明白。这事其实不能完全责怪老师,因为评价的指挥棒就在那儿。你深入钻研教参教材,你学习名师的教学视频,你反复思考斟酌,这些隐性的工作看不到,,电子备课稿、电子课件没人看,只以手写教案及节次内容的多少来评判老师的备课,老师能不抄教案吗?

半个学期写了三本教案,如果这个教案是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备写的,我想就很有价值,想必老师也会精心保管,绝对不会在学期终了检查结束变成一堆废纸的。

第二,纸质教案无法反映教师真实的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教案写得(或者抄得)很详尽,但是老师们是否就能够完全按照教案去上课了呢?我看未必,一线的老师们最为清楚。本人以为,只有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备课情况。课堂最真实,但是只有上课老师知,学生知,别人不知道。教案不能完全反映老师的备课情况和上课情况,但是却要以此作为唯一的抓手去评判老师的备课情况。

更何况,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有创造性的过程,往往是随着学情而变化,而调整,不可能像流水生产线一样完全按照教案设计程序化操作。

第三,纸质教案已经无法时代的要求。

在过去,没有网络电子产品,老师们备课只能手写教案。现在呢,网络电子产品已经普及,备写电子教案和课件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电子教案有个好处是便于修改补充完善,更方便于保管留存。老师备课,也应与时俱进,锐意革新,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

个人的一点建议:要提倡老师们备课形式多元化,相关的检查也应该多元化,灵活化,有弹性。要求只有一点:老师潜心钻研、精心备课即可。不要过分关注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评判老师的备课情况。如果仅以手写教案及内容的多少去评判老师的备课情况,就可能误导老师们抄近路,走歪路,最终伤害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教育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