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果集体备课只为拍照留念, 论文只为评职称所用, 就没存在的必要

一个外地的老师说,上个学期他们地区所在的学校狠抓集体备课,农村山旮旯几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老师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之下聚在一起“集体备课”,拍完照之后还不能走(担心上级部门一不小心就过来突击检查),于是一群人就开始闲聊其他的内容,比如谁家的孩子在哪里读书,谁家的孩子赚了多少万,谁家的孩子买了多少套房子等等。

如果手头上有两副牌的话,估计他们可以玩起“拖拉机80分”的升级游戏来……这样的集体备课,只是为了拍张照,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意义何在?

说完了集体备课,再谈及教师每年所写的论文,那位老师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已经评上高级的老师,甚至都懒得去写论文;而想要评更高一级职称的老师,在写论文的时候基本上很少是自己动笔去写的:有的老师用人情请其他擅长写论文的人帮忙写,有的人则是花重金请“枪手”代劳。

如果集体备课只为“拍照留念”而流于形式,论文只为评职称所用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产业”,那么这两种东西貌似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集体备课的本意,就是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方式让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足,这样课堂的效率也会更高一些。如果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老师自发主动聚在一起集体备课,自然可以营造一种非常浓厚的且良好的教学氛围;但如果是几所学校的同一年级的老师“被迫”赶到同一个地方搞那种拍照式的“集体备课”,那只会白白浪费大好的上课时间,还不如不搞这样的活动。

同样的,让老师写论文的初心,应该是想让老师把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篇有用、有料、有趣的文字,进而把多个老师的论文成果搞成论文集,供相关科目的老师拜读,这样就能起到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果单单只是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那么这样的论文撰写任务就走了形、变了味,这种论文撰写的硬性要求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没什么帮助,反而会带坏教育风气,对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起到很大的反作用。

一次闲聊中,一位师范时期的同学说,她上公开课、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她把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写论文当作一种专业成长中的“调味品”,当成了一种发自肺腑的个人需要,让她当校长、当教研员,她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她很喜欢集体备课的氛围,她很享受上公开课时借班上课的新鲜感,同时又很乐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出来,成为教育生涯中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对于这位同学的这种心态,我很欣赏,也很向往。

同行的朋友们,你们为什么要参加集体备课、开课和写论文呢?欢迎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