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身边有农趣 劳动有去处——颍州乡村学子忙“春耕”

安青网讯 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近日,在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的家长群里突然掀起了一阵 “晒春耕”的热潮。看着群里孩子们学耕种,忙春耕的一张张真实照片和一篇篇“忙后感”,校长任丽心里乐开了花——孩子们有了手脚沾春泥的兴趣,劳动教育有了落脚点,“双减”探索出了新举措。

向课外向生活延伸

2022年寒假伊始,王湾小学就给1-6年级的孩子们布置了这项“春耕作业”,希望假期里学生们能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树立热爱劳动意识,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除草需要使用锄头、铲子、喷雾器,这是传统的锄草农具锄头,这个是电动喷雾器,使用除草剂,按比例配上水,喷洒在麦田里,锄草更方便”家里的农具我现在都会使用了。” 该校一(1)班的常芮同学告诉记者,在认真完成书面作业之外,自己在寒假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参加“春耕”,拿起农具,和父母一起去麦田除草,再用文字记录下参加劳作的真实体会 “以前很少到地里来,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现在每天都会抽一个小时参与田地农作,深切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小麦的顽强生命力。”

(学习农业知识)

(喷洒药水)

村民陈金星是王湾村里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多年的种地经验,让他知道如何巧妙地科学除草,施行动态施肥,预防土地板结,他给孩子们上了好几场既生动又实用的农业技能课,让孩子们的寒假增添了不少别样的“农趣”。

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最先进”的种植技术,陈金星每节课都会跟王湾小学的科学老师们反复研讨教学方法,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咱懂种田技术,就要教会娃娃们从小热爱劳动,长大后发展农业,让农民更加富裕起来,将来还是要靠这些娃娃们啊!”

每一次授课,陈金星都会收获很多反馈:“原来耕种有这么多学问啊”、“耕地、播种、防治,看着简单其实很有科技含量!”而这背后,正是王湾小学设计春耕作业良苦用心,希望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后,能深入了解中国千百年发展至今的农耕文明,深刻体验“一粥一饭之不易,一丝一缕之艰辛”,把劳动教育进一步提升为品质教育。

打造特色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如何让假期里的德育作业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让它成为具有王湾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任丽希望通过这项作业让学生们更加懂得父母长辈的不易,体会到父母长辈的辛劳,去感悟体会“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以及学会如何去表达这种爱。

为此,学校还开展了另一项活动,让孩子们学做“老雁馍”,然后送给长辈,以此表达感恩之情,引导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常践感恩之行、常修感恩之德”。

“这两个黑豆就是老雁的眼睛,现在用剪刀剪出嘴巴,上下拨一下,看,大雁嘴巴张开了。”在阜阳市传统文化传承人谭学志的指导下,王湾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亲手尝试制作“老雁馍”。

在谭学志的指导下,孩子们学着切面剂、搓揉、塑雁形、剪雁羽、压雁尾…一块块面团经过制作,很快就变成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雁小雁,有的精灵可爱,有的憨态逗人。

“老雁馍”是阜阳及皖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也是皖西北地区特有的“孝文化”, 谭学志边教边给孩子们介绍,“出嫁后的女儿在正月十六到清明节前给爹娘送老雁馍,送雁馍的习俗是皖西北人民群众表达敬老孝亲为核心内涵和情感旨归。”

“原来要用高粱杆从雁的脖子处支撑着雁头,雁头蒸熟的时候才不会塌下来。”、“老雁馍也可以做有馅的,放点粉丝、韭菜和鸡蛋肯定更好吃。”、“我做了一个小雁放在老雁馍背上,小雁是我,老雁是妈妈,这是我送妈妈的礼物。”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觉得既有趣收获又很大。

(制作老雁馍)

(谭学志介绍老雁馍文化)

“以课程促进成长,以课程丰富人生,以课程锻炼品质,以课程增进情感,以课程提升核心素养,无论是‘春耕科学作业’还是‘老雁馍德育作业’,都是王湾小学教育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是德育工作的探索与深化,”任丽说,“学校希望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作业,努力打造学生的快乐校园、人文校园和精神家园,孩子们也在完成这一份份充满“年味”的作业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重农兴邦,教育先行,农村学校就应该大力依托乡村教育资源,带领学生们了解乡村历史,锻炼劳作能力,感受孝亲文化,这是最好的寒假作业,也是教育的意义。”颍州区教育局局长白莽如是说。

构建乡村学校育人新格局

2021年九月,王湾小学迎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学期。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家长作息时间随性大,教师上下班路程远,“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会不会走样?老师们对“双减”工作会不会有抵触情绪?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如何实施“五项”管理、如何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任丽和老师面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学校首先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教师们走出了以时间换质量的误区,停止“大水漫灌”式课堂教学老套路,进入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新常态:学生能通过自学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再包办,课堂上自主探究问题时间教师不再霸占。课堂教学上,老师们采用核心问题巧妙讲,方法思路重点讲,易错易混反复讲的方法,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方面狠下功夫。

(手工制作)

开学之初,王湾小学就在全开展了作业革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据分管教学工作的教导主任魏占东介绍:15分钟知识探究,15分钟互动交流,15分钟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们不再主导所有的教学活动,退后一步去扮演学习中的引领者和激励者,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在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减量提质。”校长任丽说,“双减”政策一出,王湾小学就以作业管理为抓手,要求老师根据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分层次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上各取所需,在作业布置上采取难度“递进式”模式,避免学生做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无效作业,学生不再做大量的教辅书习题,作业负担减轻,老师批改的作业量也减少了,每个学生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在王湾小学的每个教室后面,都有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堆放着各科的作业本,每天的课后延迟服务时间,老师坐在这里批改作业。当改到学生的错题,老师会当场把学生叫过来,讲解、修改,确保学生听懂,实现作业不回家,难题不过夜。

学生谭璐晴告诉记者:“现在回家已经不需要带作业回去了,遇到不会的问题直接就能找老师问,老师还会错题给我们做共性分析,感觉学习轻松了很多。”而贾莹同学则非常喜欢学校这样的作业设计模式:“增加了很多课外阅读时间,我已经看完了两本课外书。”

(延时服务)

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少了,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记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在校学生数仅为197人的王湾小学,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力度和成效不仅不输给城区学校,而且某些方面还特别出彩。

王湾小学主动联系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开设了机器人社团,许多孩子不仅第一次玩起了机器人,还在张俊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比赛。“一个星期两节社团课,在学校就能玩机器人!”四年级学生韩夏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机器人大赛获奖证书。

作为一所乡镇小学,王湾小学原本艺体课堂开展活动较少,学生兴趣得不到发展。自从该校全面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班级界限,开设了足球、合唱、手工制作等十余个社团,涵盖了农耕技术、传统文化、科普活动等多种项目,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不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也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潜能。针对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减免了课后延时服务费。

(刘银燕 本报记者徐徐采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