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初中生送妈妈10本“家长辅导书”, 不忘叮嘱学习, 母亲的反应亮了

望子成龙或许是很多家长的常态,尤其是本身能力普通,后悔当初没能刻苦学习的父母,可能因为自己吃了生活的苦,更不希望子女成为“平凡的大多数”。

他们也成了“鸡娃”的代表,对学生的成绩投入了非常多的关注,制定起学习计划甚至比老师还细心。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可能面临他们的“反向操作”。

初中生送妈妈10本“家长辅导书”,不忘叮嘱学习,这场面似曾相识?

初中是学习的关键期,课堂内容、教学节奏和出题模式,都跟小学有很大的不同。不少同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下滑”的,因此家长们也尤为重视这一阶段的陪读。

不过,初中往往也是学生们叛逆期的开始,面对家长们的唠叨和严格的监督,他们也可能因为压力大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抗议”。

这位同学经常要面临母亲的“大吼大叫”,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连老师都在学习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看到母亲这样,觉得有必要让她进步。

于是,他宁可不买零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10本“家长辅导书”送给妈妈。其中包括如何跟学生交流、怎样陪读等方面的内容。

捧着这些家庭教育手册,学生用家长的口吻,叮嘱道: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努力,希望你能认真学习这些教育方法,成为一位让我感到自豪的家长。

咦,这种场面怎么好像似曾相识呢?平日里,不都是家长提出要求,让学生一定要努力达到自己的期望吗。这种反向操作还真是新颖啊。

母亲的反应“亮了”,家长会按学生的要求研修“家庭教育”吗

学生的这个举动让家长有点意外,不过对子女“服软”可不是她的风格,不然这位初中生可能也不至于专门去买这些书了。

母亲反应真是“亮了”,看到这个架势她一语戳中痛处,问学生:你的寒假作业都完成好了吗?不知道听到这句反驳,学生的心情会什么样。

看到家长这种态度,很多人表示,看来她是不会按学生的期望,去认真研读这些家庭教育辅导书了。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家长与子女之间总是有着双向标准。

当学生难以达到家长的预期时,他们会失望和批评。可是当学生们对家长有所期待,哪怕只是很小的改变,父母可能也很难接受。

不过,也有家长觉得,或许她只是嘴上比较“倔强”,以后还是会默默翻开这些书籍,看一看到底如何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毕竟这位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学生成绩的,这说明她很想学生能进步。而自己如果能学会更多好的陪读方法,也利于这个目标。

聪明的家长,更愿意与学生共同成长,学着提升自己

这位初中生的苦恼,可能是很多同学正在面临的。当家长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自己却做不到相同的标准,实际上很难让学生真正变得优秀。

他们或许眼下会因为怕挨批评而努力学习,但难以形成足够的自主性和驱动力。聪明的家长,则更懂得以身作则,愿意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就这方面而言,是不分学历或经济水平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能否意识到,自己在行为上对学生的影响,远多于语言上的教导。

正如白岩松先生所言,爱打麻将的家长很难培养出学霸。当我们嘴上说着要学生先写作业再玩耍,自己却从不看书、从不学习新的教育思维,他们怎么会听话呢。

而那些有自我提升意识的家长,会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看到和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努力争取进步,成为学生的榜样。

比如工作之余,一些家长不是在刷手机,而是捧着课外书阅读。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大概率也会自然地跟着家长一起学习课外知识,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是很难靠强求而养成的。

【结语】家长们对学生有所期待和要求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也需保持平常心,并且用更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子女。如果自己“双标”的话,他们也会困惑,甚至反感家长的教导。那时候家长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更大的距离,让家庭教育更加难以发挥好效果。

今日话题:如果子女送你“家长辅导书”,你会读吗?(可以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rebet雷竞技 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